长征研究中一份常被误读电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征研究中一份常被误读电文

长征研究中一份常被误读电文历史档案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历史档案在后人眼里往往会有许多模糊和疑问,使得研究者难以准确运用而影响研究的结果。红军长征中分左右两路军北上时,张国焘企图扣留军委纵队政委蔡树藩的一份电报就是其中之一。这份电报在许多重要的著述中都普遍加以引用,但正确解读者却基本未见。 究竟是“听”还是“不听” 1935年9月8日上午9时,右路军总指挥部的陈昌浩、徐向前鉴于左路军的张国焘公然违背中共中央当时决定的北进方针,向张国焘发出急电:“总的行动究竟如何?一军是否速占罗达?三军是否跟进?敌人是否快打?飞示,再延实令人痛心。” 当晚22时,张国焘复电徐、陈:“一、三军暂停向罗达进,右路即准备南下,立即设法解决南下的具体问题,右路皮衣已备否?即复。”随后,张国焘又电令左路军的31军政委詹才芳:“九十一师两团,即经梭磨直到马尔康、卓尔基待命,须经之桥则修复之。望(往――笔者)梭磨、康猫寺路,飞令军委纵队政委蔡树蕃将所率人员移到马尔康待命。如其听则将其扣留,电复处置。” 就是这一电令,许多重要的年谱、传记和文章在引用时,都对电报内容作了关键性的修改。如《毛泽东传》不直接引用:“9月8日,张国焘电令红四方面军驻阿坝、马尔康地区的部队,飞令正在北上的军委纵队移至马尔康待命,如其不听,则将其扣留。”《王稼祥传》完全相同:“9月8日,张国焘电令左路军中的红四方面军驻马尔康地区的部队,要他们命令正在北上的军委纵队移到待命,如其不听,则将其扣留。”《叶剑英传》又有所不同,在直接引用中加了个“不”字:“张国焘不仅不率左路军北上,反而于9月8日电令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军长詹才芳:令军委纵队蔡树藩将所率人员转移到马尔康待命,如其(不)听则将其扣留,电复处置。”《毛泽东年谱》与《毛泽东传》的解读完全一样,只是去掉了一个逗号:“如其不听则将其扣留” 尽管上述重要著述都比较详细地引用了张国焘的这份电报,并且都把电报中的“听”改成了“不听”,却都回避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份电令执行的结果,也就是蔡树藩究竟有没有被“扣留”。与此同时,也制造了一个问题:蔡树藩如被“扣留”,究竟是因为他“听”还是“不听”? 不能把“听”改为“不听” 这么多重要的著述没有直接引用这份电报,却对这份电报进行各种技术性处理,目的都是为了把“听”改为“不听”,又没有提供任何依据,确实有点令人摸不着头脑,毕竟这是截然相反的解释。这种情况的普遍出现可能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受了《红军长征“此句,档案原稿如此。”编辑人员显然是在质疑电报是否脱漏了一个“不”字;二是思维定势,认为蔡树藩如果“听”张国焘的命令自然安全,惟有“不听”张国焘的命令才可能被“扣留”。事实上,这两种解读都是误解,因为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对张国焘的这一命令,当时蔡树藩如果“听”了,就可能在劫难逃;惟有“不听”,才能避免被“扣留”的危险 完全可以肯定,历史当事人,或者说命令的执行者,在收到张国焘的这份电报时,因为身处历史场景而绝不会有所误解。要知道战争期间的这种军事命令,如果疏漏或增添一个关键的“不”字,执行就会相反,其严重后果可想而知,执行人员或通报双方的报务人员更是难辞其咎。因此,这类完全颠倒指挥员意图的电报错误是基本杜绝的 时过境迁的今日,众多的重要著述之所以想方设法给当年的电报档案擅自增添一个“不”字,主要是因为不了解张国焘发出这份电令的意图,以及军委纵队当时所处的具体地理位置 如果把命令按照“如其(不)听则将其扣留”来认定,那么当时正在率部北上的军委纵队政委蔡树藩就只有两种结果:如果“听”,那他及其所部就会南移马尔康;如果“不听”,那就会被“扣留”。因此,不管蔡树藩“听”还是“不听”,都不可能再参加中共中央随后举行的俄界会议了。然而事实根本不是如此 据彭德怀9月10日17时给林彪和聂荣臻的电报:“中央今日率三军全部及军委纵队开抵拿(拉)界,明日到鹅(俄)界。”接着蔡树藩就参加了俄界会议:“9月12日,中央政治局举行俄界会议讨论行动方针问题。参加会议的有:张闻天,博古、毛泽东、王稼祥、凯丰、刘少奇、邓发、蔡树藩、叶剑英、林伯渠、罗迈(李维汉)、杨尚昆、李德(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林彪、聂荣臻、朱瑞、罗瑞卿、彭德怀、李富春、袁国平、张纯清等。”可见蔡树藩既没有因为“听”而南移马尔康,更没有因为“不听”遭“扣留”,而是与中共中央一起北上并参加了俄界会议。这就足以证明把“听”改为“不听”是错的 那么怎么正确理解“听”呢?关键是必须了解当时左、右两路军具体的北上路线,因为当时的军委纵队也已经一分为二了 左路军的北上路线 据《彭德怀年谱》1935年8月8日记载:“中革军委为贯彻夏洮战役计划,决定一、四方面军混合组编,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