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和沈阳战备指挥中心建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雷锋和沈阳战备指挥中心建设

雷锋和沈阳战备指挥中心建设每当人们谈起雷锋第二故乡时,总是会提到抚顺、鞍山、辽阳、营口这4座城市。最近,有关专家经实地考察,在听取了雷锋同班战友乔安山及雷锋的班长薛三元、惠连生等人的意见后,提出雷锋第二故乡应为“4加1”,统称为辽沈大地,叫做“鞍山当工人,辽阳当的兵,营房在营口,施工在抚顺,沈阳是活动中心” 1958年11月雷锋从老家湖南来到东北,先是在鞍钢的化工总厂当工人。1959年8月,他响应号召来到地处偏远条件艰苦的弓长岭铁矿,该矿虽属鞍钢,但在辽阳地界。1960年1月8日,雷锋从辽阳兵役局入伍,辽阳市的领导和父老乡亲把他送上火车,于当天来到营口(那时雷锋所在团的营房在营口)。在营口度过了3个多月的新兵训练生活后,雷锋于当年4月随部队开往抚顺,执行建设抚顺钢厂的任务。1962年2月,雷锋带领全班战士离开连队跟随团后勤器材处,配属施工部队执行修筑沈阳市战备指挥中心的任务,直到同年8月15日在抚顺牺牲。这样算来,雷锋到东北的4年多时间里,在鞍钢化工总厂10个月左右,在弓长岭铁矿5个月左右,在营口营房4个月左右,在抚顺施工两年左右,在沈阳执行任务6个月左右 沈阳市战备指挥中心位于新城子区望滨乡山间,现属沈阳市棋盘山旅游开发区。在这里,雷锋白天执行运输任务,晚上与全班战士随后勤器材处住在离工地10华里的下石碑山村。下石碑山村位于沈阳、抚顺、铁岭三市交界处,虽距望滨乡只几公里,但归铁岭市横道河子乡管辖。雷锋为沈阳人民的安全工作的6个月,也是雷锋生命的最后6个月,他牺牲在执行修筑沈阳市战备指挥中心任务中。那天他是回抚顺连队准备对汽车进行三级保养后,再返回工地执行战备坑道施工运输保障任务 在沈阳执行任务期间,雷锋班主要是给全团施工部队运送粮食蔬菜、衣服被装、机械器材等。雷锋牺牲那天,车上拉的棉衣被装就是头一天他同乔安山一起从沈阳战备指挥中心的施工现场拉下来的。8月的整个上半月,雷锋天天带领乔安山顶烈日、冒阴雨、趟洪涝,往工地运送物资。应该说,保障施工部队的后勤运输任务是极其艰巨的。从抚顺到下石碑山再到望滨大部分是山区,山陡路险,道路难行。为保证全班行车安全,完满完成运输任务,雷锋一到山地,就细致地观察地形,分析危险地段,并在自己的日记本上画了一个详细的地图,标上道路勘察符号和说明。为让全班战士牢记这条道路上的复杂情况,他在讲解自己自制图纸的基础上,又制定了“三先、四勤、五不超、六不走、九慢”的安全措施。三先即会车先慢、先让、先停;四勤即勤检查、勤保养、勤督促、勤清洗;五不超即不超速、不超载、不超高、不超长、不超宽;六不走即行车文件不齐不走、车辆检查不好不走、油料不足不走、人员没坐好不走、操纵机械有故障不走、没有上级首长的指示不走;九慢即转弯慢、交叉路口慢、坡道慢、人员多的地方慢、复杂气候慢、过铁道慢、道路不熟慢、桥梁渡口慢、错车慢。雷锋凭借自己制定的安全措施,带领全班在山区安全行车二万六千多公里,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在沈阳执行任务间,雷锋与沈阳人民结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广为传诵的“雨天送大嫂”、“乡村认干妈”等,在雷锋的日记里都有详细的记载。如1962年5月2日的日记里这样写到:“今天下午我在保养汽车,突然天下大雨,我正在盖车的时候,见到路上有一位妇女,抱着一个小孩,右手拉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左肩上还扛着两个行李包,走起路来真是很吃力。我急忙跑上前,问她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她说从哈尔滨来,到樟子沟去……”当时雷锋是在驻地下石碑山村遇到大嫂母子的,那么樟子沟在哪呢?它距离下石碑山8里路,属沈阳市新城子区望滨公社管辖。雷锋从下石碑山村,顶雨走在泥泞的路上,把大嫂母子送到樟子沟。大嫂姓纪,当时是回樟子沟老家探亲。现在老人已于两年前去世,但她的亲人以及樟子沟的乡亲们却依然在讲述着雷锋的故事 1962年8月8日,也就是雷锋牺牲前的一星期,他在日记里写到:“今天给一营二连拉粮食……这趟车是副司机开的,因他缺少驾驶经验,遇到紧急情况,就手忙脚乱起来,因此轧死了老乡一只鸭子,我立即叫他停车,向老乡道歉,并给老乡赔偿了两元钱,使老乡没意见,很受感动。”日记里说的老乡就是人们传说中的雷锋的“干妈”田大娘,村子叫黑林子,离下石碑山村四五里路,离望滨也是四五里路,位于沈阳新城子。一天傍晚,雷锋和乔安山给施工部队送给养回来,路过河道时陷住了,雷锋便去附近的老乡家借橇杠。这个村子就是黑林子,雷锋来到村头碰到的第一个人,就是正在赶鹅鸭的田大娘。田大娘把雷锋领到房山头,找到一个碗口粗的木杠子。汽车开出来以后,却又熄火了,怎么也打不着,雷锋只好在送杠子时又借来了田大娘家的一盏灯。因为大娘的孩子正在学习,雷锋觉得很不好意思,所以后来每次开车路过,他都要去看望田大娘,并买些饼干和药品什么的,送给田大娘和她的家人。后来田大娘知道了雷锋的身世,便拉着他的手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