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所知道的外文局老局长范敬宜
我所知道的外文局老局长范敬宜提起上个世纪80年代《经济日报》的总编辑、90年代《人民日报》的总编辑范敬宜,在新闻出版界里声望很高,而现在作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的范敬宜,更是声名远播。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在就任《经济日报》总编辑之前的1984年8月至1986年3月,范敬宜同志曾任中国外文局局长。在外文局历任局长当中,他可能是在任时间最短的一位,前后不到两年
在范敬宜同志任局长的时候,我是外文出版社的一名普通编辑,自然难得有机会与他接触,只是在大会上听过他的报告。对于他的到来,民间有一些传闻:他家学渊博,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第28代后裔,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才华横溢,擅诗词书画。对于这样一位局长,像我这样的无甚知识的所谓知识分子,是心怀敬意并寄予很大希望的。在范敬宜同志来外文局后不久的一次书画展览中,见到了他的一幅国画,画上题的是一句古诗:“野渡无人舟自横。”回到家里,我连忙查找出处,才知道此句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诗:“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从此对这位范局长就更增添了几分敬意
在他离开外文局十几年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竟然跟他有几次打交道的机会。第一次是在XX年的9月下旬。当时新世界出版社与耶鲁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了一本高档画册《中国古代建筑》(中、英文两个文版),希望在江泽民主席出访美国时,将其作为国礼赠送美国总统克林顿。我请新世界出版社老总编陈休征同志帮忙,她找到了时任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范敬宜同志。通过几次电话联系以后,约好在一天晚上我把书送到他家。在班上劳累了一天的他,显得有些疲倦,但他还是热情地接待了我,并说在外文局的时候就认识我。我多少有些诧异,觉得不大可能,猜想他这样说,也许完全是为了缩短我们之间的距离。当时时间已经非常紧迫,范敬宜同志连夜与为江主席送行的曾庆红同志联系,几经周折,此书终于被作为国礼带到了美国,并由江主席亲自赠送给了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目前存放在美国乔治
XX年下半年,我参与编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同志的《向世界说明中国》一书,其中收录了赵启正同志在清华大学的一篇演讲,需要请人点评。大家认为此事由范敬宜同志来做比较合适,因为他正好担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但是由谁出面请他呢?我自认为跟他有一面之缘,便自告奋勇说试试看。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拨通了范敬宜同志家的电话,表达了请他点评的愿望,没想到范敬宜同志丝毫没有推托,竟一口答应下来,并按照我们要求的时间把文章写好。我们知道,他真的是在百忙当中抽出时间写这篇文章的
除了从事新闻主业外,范敬宜同志还在业余时间创作了不少诗文、书画作品,他自己则谦称为“余事”。他曾出版过一本《范敬宜诗书画》(蒙他厚爱,后来我得到了一本他的签名本)。从书中收录的那些挥洒的诗文、酣畅的书法和意境优雅的画作,更令人惊叹于他的才华和学识。而对自己的诗书画,范敬宜同志自己是这样说的,“我虽然未能成为合格的画家、书法家、诗人,更未能留下什么精心之作,但是物艺相通,诗、书、画作为一种余事,对我的新闻生涯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们经常在我审时度势、谋篇布局之际,给我以灵感,给我以启发,其中的妙谛,只可意会,无法言传。如果以画家、书法家、诗人的尺度来律我,那我就无地自容了。”字里行间洋溢着范敬宜同志的大家风范和谦虚的美德
再一次见到他,是XX年年初的事了。全怪我办事拖拉,本来早该把我们与耶鲁合作出版的第二本画册《中国文明的形成》送去,因为他是外文局《中国文化与文明》丛书特聘的中国顾问委员会委员。几次约时间,都没有办成,就一直拖到今年年初
XX年1月12日下午,范敬宜同志在他家附近的清香林茶楼接待了新世界出版社副总编辑张海鸥同志和我。一杯香茗,两盘甜点,在优雅宁静的茶楼里,范敬宜同志讲述了22年前他刚来外文局时的往事。范敬宜说,他当年被调到外文局工作,完全没有思想准备,自感力不从心,而外文局的同志也对他很不了解,只觉得他“长了一张娃娃脸,名不见经传”
在这种情况下,范敬宜决定一切从“小事”做起。上任不久,他发现不少职工都自带午饭,但没地方加热。于是便找到了负责行政事务的一位同志,问及此事,得到的答复是“没有大锅”。在外文局,买个锅难道那么难吗?这不成其为理由的理由让新上任的局长百思不得其解。再一了解,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不能这样惯着那些知识分子”。在范局长的努力下,锅还是买了,中午热饭的问题终于解决了,事情虽然很小,可大家都非常感谢这位新来的局长
后来,一位社领导陪他去看了看外文局职工的住房条件。“在黑洞洞的走廊里,摆满了各家的煤气灶,各式各样的橱柜上堆放着锅碗瓢盆,走廊里散发出混杂着饭菜味的浊气,简直是惨不忍睹!原来我们的职工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生活!”范敬宜同志陷入深深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