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功能可塑性与灾后心理功能康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脑功能可塑性与灾后心理功能康复

脑功能可塑性与灾后心理功能康复摘要:神经系统具有惊人的可塑性,这种可塑性可以终生保留。大脑不仅可因个体的经验与行为而改变,也可因内在思维,放松和注意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如汶川地震这样的大型自然灾害,因其突发性和巨变性,可使身临其境的人大脑功能状态在瞬间就发生持久的改变,从而表现为认知、情感等心理功能的改变。反过来,利用有关神经可塑性的认识,同样可使受损的大脑得以修复,使发育障碍的个体增强功能,亦可使由各种内外因素导致的心灵扭曲重新舒展开来。利用放松,修复、重建的3R脑功能重塑技术,可望解决包括地震灾后心理健康重建在内的各种神经和心理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可塑性;脑功能;心理健康;心理康复 分类号:B849;R395 1 引言 汶川地震给心理学提出了许多挑战和思考。巨大的灾害给心理过程带来的巨大冲击,如同神经系统的生理创伤一样,必定导致脑动能的重大变化。在这足以导致心理过程异常的重大脑功能改变之后,大脑还是否能够恢复正常工作状态,从而使心理功能也恢复正常呢? William James在1890年就曾提出,神经组织具有天然的可塑性。cajal也曾说,成人的脑有可能形成新的神经回路。然而另一方面,CaN认为成年大脑已无法再生,其神经组织在发育中形成的功能也无法改变。这使后世科学家认定,与发展中的大脑相比,成年神经系统是固定而无法改变的。近年来,随着研究资料的不断积累,这一传统观念才被神经可塑性观念所代替。这为利用认知和行为训练等方法解决包括地震灾后应激综合症在内的各种神经和心理问题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 神经可塑性概述 2.1 大脑功能分区可以改变 XX年代人们发现,灵长类感觉皮层具有快速的可变性,切断正中神经后,相应的躯体感觉皮层开始接受周边其他区域的皮肤传入。后来又发现,只要经过持续的感觉辨别或行为训练,相应感觉和运动皮层代表区均会显著扩大 这种皮层可塑性并不限于微小尺度。Pons等人(1991)发现切断成年猕猴上肢传入神经12年后,上肢感觉代表区完全改为支配面部区域。甚至只要部分切断躯干部感觉传入22~23个月,即可诱发丘脑和皮层水平面部代表区向手部甚至腿部和足部扩展。在切断一侧听神经后,投射到听觉皮层的视觉传入信息可引发听觉定向反应;这种经听皮层处理过的视觉信息更像声音信号的性质,因为它能像声音一样快速引发条件性恐惧反应。这类现象被称为神经系统的使用依赖性重组 2.2 成年神经系统可以新生 cajal曾说过中枢神经系统不可能再生,但在他晚期的作品中又提出,神经系统在修复当中可能再生。上世纪60年代后期,Altman实验室证明大鼠和豚鼠出生后在海马、尾核、伏核中均仍然存在神经元再生现象。这些发现得到电子显微观察的证实。Nottebohm(1981)发现,金丝雀每到秋季鸣叫脑区神经元就会大部凋亡,到春天再生出新的神经回路。这种现象在灵长类一度难以观察到(Rakic,1985)。直至XX年代才最终确认,它最常见于海马、嗅球等部位,可能与学习过程、新鲜的感觉刺激以及大脑的修复有关,而且受应激等因素的调节 人们发现,将大鼠置于丰富环境中饲养,其皮层容积增加5%。Comely等(1996)发现,丰富环境中的大鼠不仅皮质较厚,突触密集、树突增生,而且能更快地找到食物。Kompormann等(1997)指出,让成年大鼠置身类似野外的多元环境中45天,其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增生15%。这种现象也同样存在于老年大鼠。1998年,Edkssan等(1998)利用溴脱氧尿嘧啶标记观察老年肿瘤患者,证明人的齿状回中也在新生神经元,其速度约为每天500~1000个 研究表明,丰富环境中造成新生神经元增生最重要的因素是主动运动。动物在转轮上自由跑步即可增加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元增生,而且令神经元有更多的树突,每支树突上有更多的小棘。在细胞分子水平上,主动运动使齿状回神经元更容易产生LTP,并促使该区域BDNF以及NR2B基因表达增加;同时细胞内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增加,且与新树突突触增生及神经元内线粒体数目增加密切关联。因此,运动促使神经干细胞形成新神经元,并不断迁移到齿状回区域;而丰富的环境则促使这些新生神经元很快融入神经回路并获得功能意义,从而得以保留。在老年动物,运动促使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增生以及学习能力加强的现象仍然存在 神经元增生可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主动运动大大提高了小鼠的学习能力,但强迫游泳不能促进海马神经元增生,这可能与应激因子的分泌有关。不过,在跑步机上被动运动仍可显著促进成年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增殖;孕鼠被动跑步甚至可促进后代幼鼠脑内BNDF基因表达、海马神经细胞存活数目增加、以及短期记忆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抑郁症患者齿状回发生萎缩;若阻断神经元再生,百忧解等抗抑郁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