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晚唐诗人罗隐的反主流意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晚唐诗人罗隐的反主流意识

论晚唐诗人罗隐的反主流意识摘要:罗隐作为晚唐杰出的诗人,但其作品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这和罗隐诗风中的反主流意识有着密切关系.本文从罗隐的作品分析入手,试图通过罗隐的诗风来探析罗隐的精神内涵及时代意义 关键词:罗隐 晚唐 反主流意识 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关唐代士人生活的研究比较活跃,但是,对晚唐的五十余年研究,和盛唐相比,显然要薄弱的多。而对晚唐缺乏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晚唐政治与经济的衰落,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晚唐士人精神上的颓唐。其实晚唐也有着许多优秀的诗人和优秀作品,清乾隆年间蘅塘退士孙洙选编的《唐诗三百首》,几乎囊括了这些优秀诗人及其代表作,其选本也一直流传至今,影响甚众。但我们发现,在这些优秀诗人中间,看不到晚唐诗人皮日休和罗隐的身影。皮日休在晚唐中独树一帜,但却因为参加过黄巢起义,所以蘅塘退士孙洙在选编《唐诗三百首》时,弃皮日休诗歌而不用,这尚可理解。但罗隐身为晚唐著名诗人,才气昭著,曾被后人赞誉为“黄河信有澄清日,后世应难继此才”(《吴越备史是揭露与抗争,他的诗文愤世嫉俗,每每涉及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处处透出他的反主流意识。可想而知,在那样一个封建年代,罗隐的反主流意识很难容于世。或许正因为此,在前人所编的《唐诗三百首》之类的选本之中,我们见不到罗隐的名字 本文试图从晚唐诗的主流意识及罗隐诗歌中处处流露出的反主流精神来分析罗隐的精神内涵,以及这种精神内涵的文化意义 一、晚唐诗的主流意识 从文宗太和、开成之后到唐亡的七八十年,文学史上称为晚唐时期。这是唐诗的晚霞余照时期,晚唐诗的主流是华艳纤巧的形式主义。晚唐时期,闺阁情怀在文士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称“温李”的温庭筠与李商隐,以爱情题材的诗歌和艳丽诗风,在诗苑中开辟出新的境界,晚于他们的韩、吴融、唐彦谦等,则是其诗风的继承者 长达16年的安史之乱,使得充盈着“盛唐气象”的唐帝国出现明显的衰败倾覆之势。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 “于斯之时,阍寺专权,胁君于内,弗能远也; 藩镇阻兵,陵慢于外,弗能制也;士卒杀逐主帅,拒命自立,弗能诘也; 军旅岁兴,赋敛日急,骨肉纵横于原野,杼轴空竭于里闾。”(《唐纪》六十)宦官专权,藩镇割据,骄兵难制,战乱屡起,赋税沉重,民间空竭。这一切,加上统治集团的腐败,使唐王朝陷入了无法挽救的危机之中。政治和经济的衰弱,也导致了晚唐文风由盛唐之音转向了“以刻琢穷苦之言为工”(胡仔《苕溪渔隐全话》前集)的无奈 由于朝廷控制的州县减少,官位紧缺,朝中职位又为朋党及有权势者所据,一般士人在仕途上进身机会很少;由于科场风气败坏,许多出身寒微,拙于钻营的有才之士,在考场上长期受困,甚至终生不第。少数士人即使幸而中举入仕,也很难像中唐的韩愈、白居易等人那样,凭他们的文才进入政治机构上层。面对王朝末世的景象和自身暗淡的前途,士人心理状态发生很大变化。国事无望,抱负落空,身世沉沦,使晚唐诗人情怀压抑,悲凉空漠之感常常触绪即来。由于在科举和仕途上缺少出路,晚唐士人寄情闺阁,转而从男女性爱方面寻找补偿和慰藉,加上晚唐时代礼教松驰,享乐淫逸之风盛行,狎妓冶游,成为时尚,因此士人们神驰于绮楼锦槛、红烛芳筵,陶醉于仙姿妙舞,软语轻歌,其诗歌不仅多写妇女、爱情、闺楼绣户,而且以男女之情为中心。如关于唐玄宗、杨贵妃的题材,写起来往往容易涉及政治,但晚唐人却偏重于写情爱。再如韦庄、司空图等沉湎于歌舞声色或隐遁于山水田园的诗人,绝大多数是怀慕承平繁华的往日生活,或抒发及时行乐的颓放心情。司空图的诗,主要是写山水隐逸的闲情,但内容非常单薄,有着明显的形式主义倾向 杜牧、李商隐的诗歌,艺术上有新的发展,但忧时悯乱、感叹身世,流露出来的依然是浓厚的感伤情调。直至唐末农民大起义的年代里,出现了以皮日休、罗隐、聂夷中和杜荀鹤等的为代表现实主义诗人,他们继承了白居易的新乐府传统,批判的锋芒相当尖锐 二、罗隐诗歌中的反主流意识 罗隐为晚唐著名才子,他生当变乱的时代,一生郁郁不得志。大半生又处在流落不偶的境地,造成他愤世嫉俗的思想性格,好为谐谑讽刺。《唐才子传》说他“恃才忽睨。众颇憎忌”,“诗文凡以讥刺为主,虽荒祠木偶,莫能免者” 我们先来看看罗隐的一首诗《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 越人何苦进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 自古以来,西施亡吴一说也被历代诗人否定过,但罗隐的这首诗却另有新意。一句“家国兴亡自有时”,点出了封建王朝必然灭亡的历史发展规律,“越国亡来又是谁”一方面否定了传统说法“红颜祸水”,另一方面也谴责了那些亡国之君为自己开脱罪责、将亡国之祸强加于无辜女子身上的卑劣行为 再来看看罗隐的《焚书坑》: 千载遗踪一窖尘, 路旁耕者亦伤神 祖龙算事浑乖角, 将为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