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对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汇编.ppt

第二章对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汇编.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对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汇编

有关游戏理论 一、经典的游戏理论 二、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三、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 四、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五、游戏的唤醒理论 六、游戏的元交际理论 早期游戏理论亦称经典或古典游戏理论,是指18、19世纪出现的游戏理论。 现代游戏理论是指20世纪20年代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出现的游戏理论。 早期游戏理论主要关注的是人类的一般本性而非个体特征,主要是在“游戏-工作”的二维论框架中解释游戏,而现代游戏则更多的把游戏看做是个体的人的行为,试图在关于个体发展的框架中解释什么是游戏、为什么游戏等现代游戏问题。 经典游戏理论 经典的游戏理论,由于是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下产生的,带有浓厚的生物学色彩,有着明显的从先天的、本能的、生物学的标准看待儿童的游戏,否认游戏的社会本质的缺陷;它们是主观思辨的产物,缺乏可靠的实验依据。但是它们却或多或少地解释并说明了游戏这种人们司空见惯的却又令人困惑、令人着迷的现象,虽然有许多缺点,但它们对后人的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儿童游戏研究的进展。 剩余精力说 剩余精力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思想家、诗人席勒和英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他们认为,游戏是人的机体内部的剩余的力量产生的。他们认为:“高级动物除了维持生存所必须消耗的精力之外,他们还有剩余的精力,这种剩余的精力就要找出路消耗、发散出来,否则就会像不透气的蒸汽锅,要发生爆炸,于是就用自然的无目的的活动形式——游戏以获得快乐,所以就产生了游戏。” 所以剩余精力说也叫 席勒-斯宾塞学说? ??? 席勒认为,幼儿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所以只有游戏,游戏是剩余精力无目的(无功利性目的)支出。?席勒把游戏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体力的过剩引起的游戏,即动物性的身体器官运动类.一类是由于精神方面精力过剩引起的游戏,比如审美、想象等游戏。席勒的思想把游戏停留在哲学范畴,斯宾塞则把游戏推到生物进化领域中了。 ??? 斯宾塞提出,生物都有维护自己生存的能力,低等动物把精力和时间都用于生存活动上,他们没有力量来游戏.随着种系演化阶梯的升高,机体用来满足基本生存活动所需的精力能量越来越少,因此,高等动物除生存之外,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从事与生存无关的、非功利性的活动。人是最高等的动物,身体健康的幼儿在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剩余精力需要发泄,就产生游戏。斯宾塞是一名本能论者,他认为游戏是一种无意识产物.? 对“剩余精力说”的评价 长期以来人们对“剩余精力”存在误解。 人们从字面上理解“剩余”“无目的消耗”等字眼,认为游戏只是“导泻”的一种手段,是恶的,所以应该禁止儿童游戏。而席勒所说的“剩余”只是对工作而言的,是对游戏动力的性质判断,而非价值判断,席勒、斯宾塞都鼓励儿童游戏,并且给游戏很高的评价。造成此结果的原因还在于18、19世纪,禁欲主义时代刚刚过去,人们思想还停留在“游戏和工作对立”的传统思维中。即使席勒、斯宾塞也不能给予多出精力正确的定语。所以,用“剩余”、“无目的”等消极字眼。 但,“剩余精力说”所有生物在维持生存后,把多出的精力用于游戏,从游戏的物质前提来说,并没有错误,但是其中对精力的分类标准出了问题,席勒、斯宾塞以行为的性质是有实际效用和没有实际效用来分是欠妥的,并把游戏说成是剩余精力的释放看做是工作与游戏的区分标准,这就造成了一种循环式的论证,所以不能很好的解释游戏的具体行为,比如,为什么儿童筋疲力尽了还要游戏。但是剩余精力说在当时确实起到了“拓荒者”的作用,后来的一些新游戏理论都是在这个理论基础上不断批判中形成。 “前练习”说(生活准备说) “前练习”说(生活准备说)是关于游戏的一种生物效用观,德国学者格鲁斯(Karl Groos)提出。主要代表作,《动物的游戏》(1898)和《人的游戏》(1901)。 他认为“剩余精力说”对儿童游戏的价值没有做出充分的估计。儿童游戏不仅仅是作为无伤害地处理幼小动物剩余精力的手段,而是为他们提供准备参加严肃生活的训练途径。他相信,游戏具有生物适应功能,动物游戏是因为游戏在进化中有用的,游戏是对“与生俱来”“不完善”“不成熟”的本能行为的练习,能够帮助小动物适应未来生活。 理论依据:①游戏期长短与动物在种系演化中的阶梯高低位置相关。低等动物的本能行为是生来就成熟的、不学而能的。游戏只限于在演化阶梯中所处的位置较高的、出生时发育不充分、必须由父母帮助照顾的动物。机体越复杂,他的不成熟期就越长,游戏期也就越长。②小动物的游戏是对未来严肃生活的模仿。小猫捉线团,老鼠,小狗相互追逐嬉戏,未来要躲避和捕食敌人。所以,游戏是一种“本能练习”活动,与模仿相联系。“幼年时代是为游戏而生存的。动物之所以游戏,并不是因为它们年幼的缘故,它们之所以游戏,是因为它们必须要游戏。” 格鲁斯把游戏分成两类:练习性游戏(感知运动的练习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