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建民 韬光养晦时代还没有结果66岁的吴建民很忙。前不久接受本刊专访时,刚从央视做完节目,一小时之后又要参加另一个活动!过几天还要去日本!
也难怪,外交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国际展览局主席以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加上又是前驻法大使、资深外交官的吴建民,这么多的头衔压在身上,不这样忙碌才怪呢
但是你从他身上看不到一点疲态:脸色红润,目光炯炯有神;轻快地握手,敏捷地回答,举手投足间皆有一番风度
西装当然笔挺,皮鞋当然锃亮,向后抿过的头发一丝不乱;聊到5点半,急匆匆和记者告别,去出席另外一个活动,走之前“磨蹭”了10分钟,换了另一身行头才健步而出
问他是否经常如此注意着装?“资深”外交官回答说,“是。”
周总理平息西哈努克怒火
作为一名外交官,吴建民的确很“资深”:大学毕业不久,他即去了匈牙利布达佩斯做驻外翻译;中国加入联合国,他和夫人施燕华是第一批随行的人;然后是逐级擢升: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驻荷兰大使、驻法国大使
在多岗位、多国家操练过的吴建民,津津乐道的不是这些经历,而是当年在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身边工作受到的熏陶,说他受影响最深的“当然是周总理!”
“你想想,我那时是26岁的青年,对他(指周恩来总理)充满敬佩,就像小孩看大人的心情,对他的一举一动都注意观察。”
“总理从不强加于人,而且讨厌大国主义,如果我们的外交人员有一点这样的表现,总理就要批评。我们去非洲,有的同事嫌非洲脏,不吃那里的东西。总理知道了就狠狠批评:人家能吃你为什么不能吃?”
吴建民说,周总理的工作方法和尊重他人的态度对他影响很深。“文革”期间,由于当时的极左思潮,我们柬中友协在1967年给柬埔寨发贺电的时候,结尾用了“打倒美帝,打倒苏修,打倒各国反动派”的口号。这让西哈努克亲王发火了:“你把我当成各国反动派了?”愤怒的亲王在金边召开群众大会,发表讲话,说要把驻中国使馆撤回来,因为中国人骂他是反动派了。外交部长韩念龙去找柬埔寨驻中国大使张岗,希望他不要走,但好说歹说还是没有用
“后来,谈到凌晨大概是1点半或2点,周恩来总理亲自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张岗,我去做翻译。总理说,西哈努克讲的很多话我看见了,我现在不跟他辩论。发展柬中友好关系,是毛主席说的,我们这个政策不会变。谈完话出来之后,已经是深夜了,秋天天凉,但总理说了一句话让我至今难忘,总理说我想你也许不会走,张岗说但愿如此。过了几天,消息传来,西哈努克义在金边开了群众大会,说我见了张岗大使,他说周恩来说发展柬中友好关系不变,周恩来讲话我相信,我不撤馆了。”
“总理说话就是灵啊!”吴建民感慨道
“总理还有一个特点让我印象很深,就是他很注意细节。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出现,总理总是衣着整齐,胡子刮干净。连身边工作人员衣服纽扣是否扣好都注意提醒。”吴建民说,总理这种尊重他人的外交风格对他影响甚深
记者注意到吴建民也很注意细节,两手摆放得整整齐齐,讲到激动处也没有夸张的手势;时常捋一下胸前那根色彩鲜艳的领带,以免歪到一边。采访结束后,他重整装束,一定要把深蓝色竖条纹的衬衣扎在褐色的裤子里,才肯出发参加另一活动
紧张的外交部新闻发布会
1991年1月,已经52岁的吴建民由驻比利时使馆首席馆员改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他的外交生涯由此翻开新的一页
回忆这段时光,吴建民说“印象深刻的事情太多了”。1991年6月4日,吴建民第一次主持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碰上外国记者去北大和公安发生冲突。结果,记者招待会变成了“控诉会”。记者说:“我们挨打了,你发言人什么态度?”来势汹汹、群情激愤
“当时会场有很明显的气愤,冲着我来的,但我没有发火,还是认真地回答每个问题。我告诉外国记者说,打人是违犯中国法律的,虽然具体情况我还不清楚,但我可以去做调查。”
记者招待会结束后,吴建民离场,然而依然有国外记者围着不放,有个记者边退着走边拍摄吴建民
“我看到这个记者后面有楼梯,就提醒他说你小心,后面有楼梯,别摔了。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的报道说,吴建民从会场逃走了!”说到这里,吴建民无奈地笑了起来
作为外交部发言人,他的一字一句都代表着国家的立场,哪怕说错一个字,后果都是不堪设想的。这样大的压力,非一般人所能承受
外交部的新闻发布会当时都是周四下午2点召开,吴建民和他的同事周一就开始开会,“看看最近发生了什么大事,其中哪些是跟中国有关的,再猜猜记者会问什么问题”。星期二、星期三接着开会,向有关单位征求回答口径,怎样说更好
“星期四早上是最关键的,看最新的情况,再统一一下口径。会议下午2点开始,1点40出发前,还要再看看各个通讯社发来的消息,把最新的事情马上记住,找部长,问这样答可不可以。”
吴建民介绍说,开完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