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质雷达在宁夏南部山区隧道检测中的应用
地质雷达在宁夏南部山区隧道检测中的应用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地质雷达在隧道无损检测中的应用情况。我们采用五条测线进行检测,了解隧道衬砌厚度以及回填密实程度,依据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对左右边墙、左右拱腰和拱顶的衬砌厚度、回填密实程度进行判定,有缺陷的地方进行处理,加强了隧道的工程质量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关键词] 地质雷达 隧道检测 衬砌厚度
1.前言
宁夏南部山区隧道是宁夏公路隧道的开始,其隧道检测任务由宁夏交通科研所承担,隧道衬砌是隧道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前隧道施工过程中,对于初衬厚度检测主要用凿孔法,对于二衬检测主要用钻芯取样法,均属于破坏性检测方法,其具有检测速度慢,成孔垂直度较难控制,且探杆感觉、卷尺量测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同时破坏隧道防排水系统,影响隧道寿命,检测结果代表性差,难以全面反映隧道整体及各部位质量等缺点。而地质雷达检测技术采用了先进的连续透视扫描无损探伤技术,探测精度比传统检测方法高,且又是连续扫描,可获得隧道探测的连续结果。这种检测手段目前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重要成果
2.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
地质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是利用超高频电磁波探测地下介质分布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仪器[1-5]。属于电磁波的范畴,它是利用电磁波在不同媒体中的传播与反射特性来进行探测的。地质雷达通过隧道表面向衬砌内部发射电磁波,电磁波遇到不同媒质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透射,当反射波被返回衬砌表面后,又被地质雷达接收,此时便记录下了电磁波返回的时间。当发射和接收天线沿检测物表面逐点同步移动时,就能得到其内部介质的剖面图像。根据电磁波的旅行时间、幅度频率与波形变化情况,推断介质的内部结构及目标体的深度、形状特性参数
地质雷达在勘查中的基本参数描述如下:
(1) 电磁脉冲波旅行时间
式中:z―勘查目标体的埋深;x―发射、接收天线的距离(式中因zx,故x可忽略); v―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式中:c―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0.29979m/ns);-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介质的相对磁导率(一般)
(3) 电磁波的反射系数
电磁波在介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相对介电常数明显变化的地质现象时,电磁波将产生反射及透射现象,其反射和透射能量的分配主要与异常变化界面的电磁波反射系数有关:
式中:r - 界面电磁波反射系数;-第一层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第二层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4) 地质雷达记录时间和勘查深度的关系
3.地质雷达在隧道检测中应用时遇见的问题
由于地下介质相当于一个复杂的滤波器,介质对波的不同程度的吸收以及介质的不均匀性质,使得脉冲到达接收天线时,波幅减小,波形变得与原始发射波形有较大的差异。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地质雷达在接收有效信号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接收到各种干扰信号。产生干扰信号的原因很多,隧道中常见的干扰有电缆、衬砌表面金属物体、天线耦合不好,地下异常的多次反射波等。对于以上情况图像的判识,需要经验,干扰波具有特殊形状,一般易于辨别和确认
4.工程实例
4.1 工程概况
福银高速公路横穿宁夏南北,响应西部大开发政策,带动宁夏经济的发展。受地势条件的影响,在宁夏南部山区必须涉及到地下工程。目前开工的隧道有三十里铺隧道、牛营子隧道、大湾隧道和什字隧道。四条隧道基本都位于I类、II类、III类围岩中,大部分围岩是由强风化性砂岩和泥岩及黄土覆盖层组成,局部地方有地下水的存在,地质条件较差,施工难度大。为了对隧道质量做有效的控制,我们宁夏交通科研所利用地质雷达技术对隧道的衬砌质量及其回填密实情况进行检测
4.2 测线布置
为了较全面的控制隧道质量,在所检测的段落内沿隧道轴线方向布置了5条测线,对隧道衬砌质量进行较有效的监控。横断面测线布置具体见图1
4.3 地质雷达图像的采集
在此检测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是800MHZ的天线,重2.6kg,便于携带,它主要用于浅层高分辨率探测,探测深度2~3.5 米,适合于隧道的衬砌检测。在初衬检测过程中,由于表面较粗糙距离采集难以实现,轮子出现不转的现象,数据采集不完整。因此我们采用时间采集法,在采集的过程中,根据现场桩号每5m打一个标记。采集完后再将时间采集文件改成距离采集文件,结合5m标记确定缺陷的具体位置。二衬检测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是距离采集法,由于天线沿隧道纵向移动时,其测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直线,有时是蛇形状式前进,所以我们每10m打一个标记,便于记录里程与实际里程核对
对电磁波波速的估计是很重要的,它是进行准确时深转换的基础,对于确定反射体的深度至关重要,测量中要给予特别的关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唐代议婚至订婚过程中的私约和婚书.doc
- 唐代旅游资源结构与分布研究.doc
- 唐代金银花钗对现代首饰设计的启示.doc
- 唐山市中老年人牙齿磨耗的调查.doc
- 唐初《礼记》地位的提升与北朝礼学传统.doc
- 唐山市产业结构与水资源消耗关系.doc
- 唐末五代的隐逸现象与道教徒的回应.doc
- 唐朝后期颍州隶属变动及其对政局的影响.doc
- 唐氏综合症产前诊断在优生优育中的重要意义.doc
- 唯一、确定标记构件转向的方法.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