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 治制度 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素材 人民版必修1.docVIP

2017年春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 治制度 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素材 人民版必修1.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春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 治制度 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素材 人民版必修1

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 材料一 九品之制,初因后汉建安中,天下兴兵,衣冠士族多离于本土,欲征源流,遽难委悉。魏氏革命,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其有言行修著,则升进之,或以五升四,以六升五,傥或道义亏阙,则降下之,或自五退六,自六退七矣。是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凭之授受,谓免乖戾,及法弊也,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所以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南朝至于梁、陈,北朝至于周、隋,选举之法虽互相损益,而九品及中正至开皇中方罢。 ──[唐]杜佑《通典》卷一四《选举典》 材料二 汉末丧乱,魏武①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州都郡正,以才品人,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藉世资②,用相陵驾,都正俗士,斟酌时宜,品目少多,?随事俯仰,刘毅所云“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者也。岁月迁讹,斯风渐笃,?凡厥衣冠,莫非二品,自此以还,遂成卑庶。 ──[南朝·梁]沈约《宋书》卷九四《恩幸传序》 材料三 毅③以魏立九品,权时之制,未见得人,而有“八损”,乃上疏曰:“臣闻:?立政者,以官才为本,官才有‘三难’,而兴替之所由也。人物难知,一也;爱憎难防,二也;情伪难明,三也。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④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疏奏,优诏答之。后司空卫等亦共表宜省九品,复古乡议里选。竟不施行。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 材料四 ⑤以魏立九品,且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具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中间渐染,遂计资定品,使天下观望,唯以居位为贵,人弃德而忽道业,争多少于锥刀之末,伤损风俗,其弊不细。今九域同规,大化方始,臣等以为宜皆荡除下法,一拟古制,以土断定,自公卿以下,皆以所居为正,无复悬客远属异土者。……”武帝善之,而卒不能改。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三六《卫瓘传》 【解读】《宋书》是南朝梁沈约编的纪传体断代史,是研究东晋南朝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晋书》是唐初房玄龄领衔官修的纪传体断代史,是研究魏晋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以上四条资料说明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变化及其弊端。曹魏初期,立九品中正制只是因应东汉末年战乱,人口大量流动,原先的乡举里选制度难以进行这一特殊情况的权宜之计,后来遂成定制。初立九品中正制时,仍贯彻曹操的唯才是举方针,不看门第,对人物的评品随其言行道义而升降。到后来,大小中正多为士族所把持,变成不论贤愚,专凭门第(亦即本人及其先做官的官位)结品。衣冠士族,除非门第破落,照例是高品(二品);庶族寒门,即使德才兼备,照例只能是下品。品评的凝固化,也就完全失去对士人的劝励作用,变成世家大族把持朝政的工具。刘毅、卫瓘都是西晋的当权人物,他们对九品中正制做如此激烈的抨击,说明九品中正制之弊非常明显。 【注释】①魏武:指曹操。②冯藉世资:冯通凭,世资指门第。③毅:刘毅,晋武帝时任尚书左仆射。④计协:意见相同。⑤瓘(guàn):卫瓘,亦晋武帝时人,时任司空、侍中、尚书令。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