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绪性因素.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绪性因素

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绪性因素 2006-10-25 15:30:00 大连教育学院 点击:105   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趣味因素。这些趣味因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专注地学习,而且能涵养和升华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格品位。因次我们备课时、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发掘利用教材中的情绪性因素”(冷冉语),让学生在审美愉悦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审美品位。那么,教材中的情绪性因素有哪些呢?   (一)乐趣。快乐、高兴的情绪。多表现为诉诸感官的快感和知觉表象的欢愉。其特点是直觉性、浅层性和随机性,其作用在于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中的兴趣因素主要有:   新。新教材、新单元、新课文,凡为学生前所未见的,就必能带来新鲜感。教材中的新材料、新例子、新观点、新理论、新形式、新方法等,都会给人以新感觉、新启迪、新教益、新认识、新愉悦、新技能。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新”因素,引发学生的“新”趣味。   奇。课文中那些奇特的景观,奇异的现象,奇妙的设计,奇诡的想象,特别是那些奇人奇事,都能给人以惊奇的感受和享受,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如“庖丁解牛”,“扁鹊诊病”、“卖油翁沥油”、“奇巧人刻舟”、“京中有善口技者”、俗世奇人“刷子李”“泥人张”等等奇人绝技;再如大文豪的喷珠溅玉、字字珠玑,科学家的九天揽月、五洋捉鳖,表演家的形神兼备、惟妙惟肖,思想家的洞幽烛微、鉴古知今等等英才伟业,无不令人羡慕、向往之至,可以强烈地刺激和诱发学生的智慧潜能。   特。事物的特殊性、独特性能给人以特别的感受和兴趣。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鲜明个性特色的。善于发现和辨析它们区别于其他同类作品的独特之处并加以彰显,是语文教学之内容选择的重要原则。比如,同是写父爱,朱自清的《背影》就显得与众不同,一是该文不正面写父亲的形象和心理,而是凸显他的背影和动作;二是文章还隐约约地穿插了一些父子之间不和谐的音符,颇耐人寻味。这样一些特别之处,是很能引发学习兴味的。   精。“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荀子)。诗歌的精美,哲思的精粹,技艺的精湛,语言的精彩,小品文的精巧,说明文的精准,都会给人以精妙雅致的感受,会有效地熏陶、涵养学生的高雅情趣和菁纯气质。   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小学生正值青春年少,对美有着的天然兴趣。而语文教材是由那些具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的人,采撷和荟萃古今文苑精华而建成的美不胜收的精神百花园,那里有无尽的风光。举凡自然景色,生活画面,曲折情节,精彩对话,人格魅力,个性语言,典故传说,风俗人情;甚至一个细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词语,都是那样地耐人寻味,那样地抓人眼球,吸引我们用美的眼光和美的心灵去发现去感受。   险。“无限风光在险峰”。“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惊险给人以刺激,险阻给人的胆识。青少年天性喜欢冒险,爱听惊险故事,而教材中英雄历险,科学探险方面的动人故事和真实史料不乏其例。初中语文教材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讲的就是小孩子登山冒险,并从中获得终身教益的一次经历,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的。   疑。有疑惑才能产生问题,有问题才能推动探索。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宇宙里有些什么?食物从何处来?人与自然、与他人、与社会应该怎样相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生命是什么?人生应该怎样度过?等等自然的社会的和人生的问题,充斥于语文的各类题材文章当中,会把学生引向无边的知识大海。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高级的问题走出课堂,应成为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教学策略。   名。名牌包装,名人效应,对青少年有着特别的吸引力、影响力。学生崇拜名人,对名人创造的成果也就格外喜欢。备课时,对名人逸事、名家传略多所掌握;讲课时,对名著成功的过程略作评介,对科学发现的背景稍加点染.都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积极的助推效果。   (二)情趣。“情感常常使每一件在它影响之下产生的事物具有特别的浓厚的趣味,它甚至使事物具有特殊的魅力、特殊的美”(车尔尼雪夫斯基)。人的心灵和情感是十分复杂微妙的。作品中的情思一旦触及到学生心灵中的某根琴弦,就会发出美妙的共鸣。   爱。人类圣洁的情感,民族凝聚的源泉,教育成功的秘密。孔子倡导“仁者爱人”,孙中山以“博爱”为怀。余光中用《乡愁》表达的是对故国之爱,朱自清用《背影》表达的是对父亲之爱,冰心用《纸船》表达对母亲之爱,鲁迅用《风筝》表达对兄弟之爱,流沙河用《理想》表达对人生之爱,何其芳用《秋天》表达对丰收之爱,丰子恺用《竹影》表达对艺术之爱,杨绛用《老王》表达对平民之爱,高尔基用《海燕》表达对战士之爱,西蒙诺夫用《蜡烛》表达对烈士之爱等等,不可穷尽。让学生体验这些爱的情感,就会使自己的情感世界变得丰富起来,美好起来。   憎。憎恶、憎恨的情感。对假、丑、恶现象所应抱持的正确态度。守财奴葛朗台的贪吝,

文档评论(0)

tonggong824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