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传统和合精神的理论价值.pdf
2O07年12月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Dec.200r7
第26卷第12期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V01.26 No.12
论传统和合精神 的理论价值
王 燕 群
(武警福州指挥学院马列教研室,福州350(D2)
摘 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和合精神,构成了整个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主流文化价值观在融合、统一
和发展的演进过程中,和合精神始终发挥着内聚力的驱动作用。当下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
文化价值呈现出多元化取向,不同文化价值之间的冲突在所难免,而和合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在其中
一 直起着主导作用,文化价值的多元化取向最终必将在“融突和合”、“求同存异”、“和合而生”的嬗变中走向和合的
境界,从而有利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和合精神;和谐社会;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07)12—0018—03
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具体的
一 、 引 言
同一。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对立、相互斗争,就谈不上
作为我国古代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和合”精神 它们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宇宙万物都是一个内部
集中体现在儒、释、道等学术流派的文化典籍之中。古 包含着不同因素不同成分,包含着阴阳对立的“和”的
往今来,它延续不断地影响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取 系统。《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
向、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以及行为方式,并积淀为中华民 物各自包含阴、阳两个对立面,这阴阳两气相互激荡可
族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共产党新一届领导集体在汲 以成为新的和合体。《周易》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取与借鉴我国传统“和合”精神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社 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大自然的
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论命题。这一重大的理论创 运行变化,万物各自静定精神,保全太和元气,以利于
新,既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 守持正固(等待来年生长)。阳气周流不息,又开始重
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人类 新萌生万物,天下万物都和美顺昌。《中庸》说:“中也
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在人 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
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和合”精神对维系社会稳 地位焉,万物育焉。”中是天下的根本所在,和是天下人
定、促进社会进步和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不可或缺的 共同的必由之路。能够达到中和的境界,既体现了天、
作用。我国传统的“和合”精神,涵盖宇宙天体、人与自 地、人三位一体的境界,也是天地化生万物的大德所
然、人际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几乎囊括宇宙空间和人类 在。我国中医理论用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来解释和
社会一切关系的和谐,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 说明人生理病理上的现象,从本质上就是通过五行理
学理论的重要来源。 论诊断人体是否处于“和”的状态,即金、木、水、火、土
分别代表人的五脏,把肺比做金,木比肝,水比肾,火比
二、融突和合——“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心,土比做脾,人体内五脏之间彼此存在相互滋生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的教育和谐问题.pdf
- 西卡弹性粘接系统引发地板铺装新革命.pdf
- 西双版纳傣族园村寨旅游景观浅析.pdf
- 西夏时期古代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迪.pdf
- 西宁地区第四纪晚期孢粉组合及古环境.pdf
- 西宁市部分干制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pdf
- 西安地区居住建筑节能65%构造体系研究.pdf
- 西安城市人造水面水质变化及保护对策研究.pdf
- 西安市交通拥堵问题及对策分析.pdf
- 西安脉冲堆1#径向孔道等效平面源的模拟计算.pdf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