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人告诉你我想自杀~与自杀倾向者沟通-马偕纪念医院.pdf

当有人告诉你我想自杀~与自杀倾向者沟通-马偕纪念医院.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有人告诉你我想自杀~与自杀倾向者沟通-马偕纪念医院

當有人告訴你我想自殺~與自殺傾向者溝通 陳 韺 社工師 根據美國臨床研究發現,自殺死亡率約為6%。馬偕醫院自殺防治中心的臨 床經驗,送醫急救的自殺企圖者,其自殺行為屬於一時衝動佔53%。同時在臨 床『SUICIDE INTENT SCALE 』獲得資料,發現34%自殺未遂者雖曾有計畫, 但並不周詳,因而有些機會能讓周圍的人有機會可以試著營救。多數企圖自殺者 希望殺害自己,卻又不希望自己真的死去。自殺企圖者在求助動機和可望解除痛 苦的情況下,會藉由各種不同的方式來傳達想死的訊息,特別是想傳達給他生命 中具有意義的特定人士,所以有些自殺行為是一種情緒表達。一個人自認必須要 用自殺來解決困難,一定有其不得已的苦衷,但並不表示其困難沒有其他的方法 來處理。往往是身陷困境的人,被一些因素將其求生的意 願所蒙蔽,而不得不 出此下策。 自殺歷程 自殺既是一種溝通或表達的極端行為,雖表面上是一種衝動表現,事實上卻 是一連串自殺歷程的結果。分述如下: 一、挫折期:當個體的需要無法獲得滿足或遭到重大的打擊時,個體將產生極大 的挫折感。 二、自責期:當挫折感無法紓解時,個體有可能將憤恨轉向自身,導致強烈的罪 惡感。 三、敏感期:個體處在不斷徬徨和無助時,會變得脆弱、多疑、敏感、激動和不 安。他容易常誤解別人的建議與批評,而導致退縮與孤立。 四、無望期:陷入孤立的個體,無法從他人得到生命的希望、自我肯定和情緒支 持時,於是意圖結束生命達到逃避或報復的目標。 五、行動期:採用自殺意圖或自殺行為根據研究證實,在這自殺行為的發展歷程 中,危險因子會惡化自殺行為,而保護因子則可以降低自殺的風險。因此自殺念 頭與行動就會隨著危險因子和保護因子的多寡而起起伏伏。 ☆危險因子是: 一、社會背景層面:經濟蕭條或急遽變動、戰爭或政局不穩、媒體自殺報導充斥 和自殺工具容易取得等。 二、家庭環境層面:家庭解組或衝突、自殺行為家族史和家暴受虐經驗等。 三、個人生、心理層面:情緒沮喪、產生無望感、個性衝動並富攻擊性、或自戀 並求完美但無法接受失敗等。身體罹患慢性疾病、或不治之病。或曾有自殺行為。 四、生活壓力因素:失業、人際失落、或多重生活壓力。 若加上年齡發展因素,混亂的青少年、憂鬱的中年人和無望的老年人是自殺的高 危險社群。 ★保護因子為: 父母撫育品質佳、社會支持度高、具有宗教信仰、個人社會因應能力可和EQ 不 錯、及各種成就等。 危機介入的作法 一、辨識自殺的危險訊號 1.外表:體重減輕、表情平淡、疲倦、眉頭深鎖、垂頭喪氣、憂鬱、悲傷、退縮、 不想動、儀表不整、注意力不集中、有時顯得激動及坐立不安。當情緒由悲哀轉 變成正常或高昂時須特別小心,此為高度危險期。 2.思想:感到無助、無望、空虛、無能及強烈之孤獨感 ,有喪失、羞恥、失望之 感覺,無價值感、自尊心低落、思考及綜合能力減低、自責感深、仇恨感、憤怒, 有時無法控制自己的衝動行為。 3.言語:說話慢、不願與人溝通、表現出想死的念頭,可能直接用話語表示,也 可能在作文、作詩、詞曲中表現出來;例如:「他們沒有我會更好」「誰在乎呢?」 「若我不在也無人在乎」「此痛苦不會太久了」「你是否曾想過死亡會是什麼滋 味?」「我真希望躺下去永不醒來」「我想要死」「我無法再承受,我想完全結 束掉」「我很難過,真想放棄一切算了」「死了就沒有痛苦」等。 4.行為上的線索:突然的、明顯的行為改變。憂鬱症狀毫無理由的消失。立遺囑, 交代後事。寫告別信給至親好友。清理自己所有的東西。將自己心愛之物分贈他 人。閱讀有關死亡的資料。對所有周遭事物失去興趣。社會隔離,如少與家人、 鄰居、親戚朋友往來。突然增加酒精的濫用或藥物的濫用。 5.環境上的線索:重要人際關係的結束。家庭發生大變動,如財務困難、搬家。 顯示出對環境的不良因應,並因而失去信心。 6.併發性的線索:從社交團體中退縮下來。顯現出憂鬱的徵兆。顯現出不滿的情 緒。睡眠、飲食規則變得紊亂,失眠、顯得疲憊、身體常有不適、生病。 二、面對自殺行為的處理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傾聽。要注意傾聽自殺者所說的每一件事,核對一下 你想聽到的,這表示你「要」瞭解他所說的,且表示你要正確「瞭解」,要與企 圖自殺者建立良好的關係,先排除自己主觀的價值判斷及道德感去接觸當事人; 真誠的去幫助他,是相當重要的。要以支持、關懷的態度去了解他的感受與困難, 給予他心理上的支持。選擇安靜及有隱私的環境來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