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光学实验结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代光学实验结报

近代光學實驗結報 全像術實驗〔1〕 全像片拍攝 實驗日期:: 組員:(主筆人)    許仕坤    楊凱傑 一、實驗目的: 1、認識暗房技巧。 2、了解全像片拍攝過程中,所需要的無震動環境。 3、了解攝製穿透式全像片,所需要的光學系統及光學元件。 4、熟悉光學系統的安置及各元件的調整。 5、熟悉各路徑中,光強度的分配與測量。 二、實驗內容: 1、各光學元件支架的可調範圍與排列。 2、光程調整。 3、空間濾波器及三個顯微物鏡的共軸調整。 4、參考光與物體光的強度測量與調整。 5、計算曝光時間。 6、拍攝與底片沖洗。 7、觀看成果與修正。 三、實驗器材: 1、4呎x6呎光學桌。 2、空氣壓縮機。 3、He-Ne雷射。 4、光度計及感測頭。 5、電子快門及控制器。 6、光束高低調整組。 7、全反射鏡及支架組(5個)。 8、4%分光鏡及支架。 9、50%分光鏡及支架。 10、x20物鏡及支架(2組)。 11、x40物鏡及支架。 12、10μm微孔。 13、底片架(2個)。 14、玩具車(被攝物)。 15、密度式濾光片。 16、磁性固定座(數個)。 17、壓板及M6固定螺絲(一批)。 18、內6角板手。 19、捲尺。 20、密封式沖片罐。 21、D19顯影液。 22、F-5定影液。 23、蒸餾水。 24、溫度計。 25、500c.c.燒杯(4個)。 26、遮光布罩。 27、遮光板(6片)。 28、幕屏。 四、實驗原理: 全像素原理:   利用底片紀錄物體光和參考光的干涉圖像,amplitude和phase,,,,可行成,,”全像”。 :   物體光O(x,y)=R0(x,y)e-I???   參考光R(x,y)=O0(x,y)e-I?R 其中O0(x,y)為Amplitude分布e-I?R為phase分布   照到底片上的光U(x,y) = R(x,y) + O(x,y),且I(x,y) = |U(x,y)|2  計算後可得 I(x,y) = | R0 (x,y)|2 +| O0 (x,y)|2 + 2O0 (x,y)R0 (x,y)Cos〔??-?R〕 其中2O0 (x,y)R0 (x,y)Cos〔??-?R〕記錄了物體光和參考光相對的amplitude和phase,,2O0 (x,y)R0 (x,y) / [ | R0 (x,y)|2 +| O0 (x,y)|2] 的比值表達干涉條紋的襯度。 五、實驗步驟: 1、測量各光學元件支架的可調範圍及排列: (1)、參考圖一了解下表各元件符號意義。測量各元件支架、高度可調範圍 (2)、調整光束高低調整值H,使射出光束水平,且高度等於工作高度。 (3)、同前述要求,調整M1。 (4)、分別將E1、E2及E3置入M1前的光束中,調整三者的高度及水平(傾斜平台調整鈕),使入射物鏡前方的雷射光束,依原路徑反射回去,再放置一旁待用。 (5)、參考圖一,依次放入BS1、M2、P、BS2、M4、C、M3及M5各元件,每次加入一元件,調整該元件,使光束通過此元件後,高度、水平均不變。 2、光程調整: (1)分別測量參考光及兩道物體光的光程,記錄於下: 參考光: 160.3 。 物體光一: 160.1 。 物體光二: 159.6 。 (2)、分別調整M2,M3,M4的前後位置,使上述三個光程,相差在1cm以內。 (3)、當光程調整完成,鎖定各元件的支架。 3、空間濾波器及三個顯微物鏡的共軸調整: (1)、將E2放在M4的前面,左右移動,並旋轉,使入射光束與物鏡的光軸重合後鎖定。(提示:不要再調整E2,傾斜平台的俯仰角及高度,它們在步驟1-(3)中已調整過) (2)、同上述的方法,分別置入E3與E1。 (3)、將E1上x40之物鏡向後調整,使其前沿與微孔安裝架相距大約10mm,裝上10μm微孔。 (4)、由微孔前方觀看,並左右、上下調整微孔的位置,直到He-Ne雷射紅色光點出現。 (5)、慢慢的前移物鏡,同時調整微孔位置,使光點保持可見,當光強度足夠時,將白色幕屏放置於前,使透出微孔的光線投射在幕屏上。 (6)、繼續上述的調整,當物鏡繼續前移時,幕屏上的照度漸增且繞射環紋漸減,當最後只剩一團光時(形狀如同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