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口一中历史调查
悠悠树皮衣 拳拳霓裳史
——探海南黎族树皮布的传承与发展之路
海口市第一中学 初三(1)班 吴宝琪
指导老师:姚实彦
【摘要】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日,我们将祖先的智慧遗留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尘封的技艺里,又蕴含着怎样的一部人类依附自然、利用自然、改进生存环境的历史。翻开这一面面古老的树皮,让我们探寻着背后的故事。
【背景】一次意外的寻访,让我发现了树皮布。树皮布的历史由来已久。树皮布的诞生,开启了纺织业的源头,启迪了造纸业的发展。但如今,海南本地掌握树皮布的传人已不足五人,且大都年逾古稀。我们不得不马上行动起来,保护这一濒临消失的绝技。
【关键词】 黎族树皮布
【名片】名称:海南黎族树皮布
时间:大约4000年的历史
制作工具:石拍(海南本地已出土)
材料:“见血封喉”树(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木本植物中毒性最强之一)、厚皮树、黄久树、箭毒树、构树等树树皮 。
开采树皮时间:雨季
由来:由于早期的黎族先民的生产力低下,只能使用草,树叶,兽皮等制作简单衣物如草衣,腰蓑裙等以御寒、保暖、遮羞等。人类是从低级地对现成自然物的利用发展起来的,随后催生了树皮衣,这是黎族先民的智慧,也是历史的必然进程。
意义:黎族树皮衣出现的大约1000多年以后,也就是约3000多年前,出现了黎族纺织,也就是黎锦,据说宋末元初黄道婆学习并引入中原,于是,人类又步入了一个行为进化新时代。从人类无纺布发展到纺织布的路上,树皮布无疑是起到了关键的启迪和催化作用。
【历史渊源】
早在约3000年前的史书中,便有关于海南岛出现树皮布的记载:《黎歧纪闻》载:“生黎隆冬时取树皮捶软,用以蔽体,夜间即以代被。其树名加布皮,黎产也。”
元代的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说,“南海黎峒,妇人服缌缏,积木皮为布,陶土为釜”;《史记》里的《货殖列传》就记载着海南当时有一种布叫葛布;如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卷169条《琼州》、:“???号曰生黎,巢居洞深,绩木皮为衣”这其中的积木皮,葛布,绩木皮指的就是树皮布。可此可知,树皮布文化至少能够上溯到约4000多年的历史。树皮布文化,是学术界公认的南岛语族文化的代表之一,黎族先民与南岛语族的关系极为密切,自黎先民到达海南岛以后,树皮布文化也跟着在海岛生根发芽。并以海南岛为根基,自南中国海进发向中南半岛,席卷东南亚岛屿后,经沟通海路跨越太平洋岛屿进入中美洲。
起初黎族先民是为了遮羞,防寒,保暖,但进入中美洲以后,但更多的用途是被作为纸,用来记载文字资料。从现有的出土文物看,树皮布在人类史和文明史上具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人类从石器时代跨入文明时代的一大步,用树皮做的衣服套在身上,不仅不是蛮荒,更是时代进步的象征。是从无纺布发展到有纺布的发展过程,在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由于树皮布不易保存,这项影响世界的远古文明鲜有人知,但这绝技并没有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中,即便实物树皮布不易保存,但制作树皮布的技艺倒是在海南琼中黎族自治昌江县流传了下来。因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树皮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被淘汰,据学者分析大概到了明代,海南沿海地区已经不再大量的使用树皮布;中部黎区则大约使用到清代或民国后期以后。至今,一些偏僻黎村仍有老人知道树皮布的制作方法。
在海南省仅剩四五人掌握这项技艺,大都是年逾古稀的老人,技艺最为高超的是黄运英老人;唯一一位,也是最年轻的一位传人,是28岁的王成传。
【技艺简介】
古代黎族人民发现,树皮具有保暖御寒的功能,在长期不短的探索下,摸索出了一条制作树皮布的方法。以植物的树皮作为原材料,这些植物大都选取茎叶高大,根枝粗壮,表面光滑的木本植物,如见血封喉树等。见血封喉树也是木本植物中毒性最大的一种,人称“鬼树”,乳汁剧毒,若误入人眼或身体表面的伤口,心脏麻痹,血管封闭,血液凝固,在20-30分钟内死亡树皮压平,削掉疤节进行第二次拍打这样能使树皮的表皮纤维结构松动消掉的树皮可以更好的进行浸泡而浸泡发酵沤去杂质并使树胶水纤维分布的均匀一些
在博物馆右楼三楼的海南省少数民族陈列馆馆展厅,在该展馆最后的一个小展厅的展柜上,我们寻得了树皮衣的踪影。
(图中:符亚劳老人在展示制作树皮布的过程。)
展墙上挂着一幅未打制成树皮衣物或者被子的长方形树皮布,树皮布上方还挂着一张图片,图片上是一位黎家老人看下树木制作树皮布的过程。右侧图片由博物馆展墙上翻拍,所以有玻璃反光的痕迹。
在三楼右侧的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我们在展厅一角的展柜里看到了一整套成套的树皮衣(左图),显得非常的厚实,且工艺精良,完全不像树皮打造的样子。旁边还放着一个石拍模型,这个是木制的,已经经过打磨,但原始的出土的石拍却是石头做的,就像我们在三楼左侧的民族文化陈列展馆里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