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细菌生物膜与导管伴生感染相关性的研究.doc
细菌生物膜与导管伴生感染相关性的研究
【摘要】 NFDEA目的:探讨细菌生物膜在置入导管伴生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对置入性导管于撤除导管时行导管内细菌检查及分离培养,用结晶紫和阿利新蓝染色法对细菌生物膜进行定位及定量检测,分析导管细菌生物膜形成与导管伴生感染的关系。结果:患者置入性导管细菌生物膜阳性率为61.29% (38/62) ,染色技术可用于观察导管内细菌生物膜形成情况。结论:细菌生物膜形成是置入导管伴生感染的重要致病因素,染色技术简便快速,可作为临床快速诊断的方法。
【关键词】 NFDEA生物膜;导管;伴生感染
AbstractNFDEA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acterial biofilm on associated infection of insertion catheter. Methods:The bacteria in insertion catheter oving catheter. The method of staining . Then the relationship of bacterial biofilm in insertion catheter ethod can be used to observe the formation condition of bacterial biofilm in insertion catheter. Conclusion:The formation of bacterial biofilm portant pathogenic factor in associated infection of insertion catheter. The staining technique ; catheter; associated infection
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多种侵入性的医疗器械、生物医学材料广泛应用,如传统的导尿管、子宫节育环、中心静脉导管、新型的人工心脏瓣膜、各种支架、角膜接触镜等,这些器械和材料的应用,在解决了原有医疗问题的同时,许多引发了伴生感染(associated infection)[1],此种现象在有置入性导管者表现尤为突出有研究发现,细菌容易粘附于塑料输液管内表面,形成细菌生物膜(biofilm),难以冲洗清除[2]。为了解细菌生物膜与置入性导管伴生感染相关性,我们对医院实施置入性导管进行检查或治疗的患者撤出导管时进行细菌检查、分离培养及生物膜形成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采集来自沈阳市多家医院病房患者包括导尿管、呼吸机导管及手术的引流管等标本,共62例(临检已判定有感染,病原菌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无菌操作下,将近人体端1cm导管外壁70%酒精涂抹消毒后,纵向剪开,接种环灭菌刮取内壁后接种于LB肉汤培养基中增菌,37℃过夜,然后用其肉汤分别接种于血平板、麦康凯培养基上,可疑鲍曼不动杆菌转种于青霉素·诺氟沙星培养基上培养。
1.2 菌种鉴定
1.2.1 初步鉴定
过夜培养的肉汤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平板上可疑菌落触酶试验、氧化酶、甘露醇试验、硝酸盐还原动力试验及明胶酶试验。然后转种相应培养基,纯化。
1.2.2 菌种鉴定及生物膜模式株筛选
经初步鉴定的菌种,采用生物—梅里埃公司ATB生化鉴定分析仪,按ID 32 GN革兰阴性杆菌鉴定试条(Ref. 32 100)、ID 32 STAPH葡萄球菌鉴定试条(Ref. 32 500)及ID 32 C 酵母菌鉴定试条(Ref.32 200)说明书进行鉴定到种。将临床标本中分离纯化的菌株在刚果红培养基培养[3],产生生物膜的菌株菌落呈深红色,非模式株菌落为无色。
1.3 生物膜形态观察
1.3.1 细菌生物膜染色快速鉴定
根据文献[4]配制生物膜染液:阿利新蓝-刚果红染液:阿利新蓝染液:阿利新蓝2g,冰醋酸3ml,蒸馏水97ml;刚果红染液:刚果红2g,蒸馏水100ml。染色方法:接种环直接刮取导管内壁粘液涂于洁净载玻片上,滴加10μl阿利新蓝染液,混匀,静置3~5 min,火焰加热固定,直至染液挥发完全,滴加20μl刚果红染液,均匀涂布,火焰加热干燥后,三蒸水冲洗,吸干水分后油浸镜(NIKON-80I)下观察。
1.3.2 细菌生物膜形态结构观察
将导管标本分别浸泡于LB肉汤中,封口膜封口防止污染, Innova40温控摇床37℃连续震荡培养,振幅为50Hz,每隔48h取出PBS冲洗,除去浮游菌,换新培养液,鲍曼不动杆菌持续7d,其他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农业银行企业网银申请表(新版).docx VIP
- 清醒俯卧位通气护理专家共识PPT课件.pptx VIP
- 营销区域划分的方案(3篇).docx VIP
- 水箱基础施工方案.docx VIP
- 碎裂QRS波幻灯片.ppt VIP
- 预制菜食品安全现状及应对策略分析.pptx VIP
- 15.1 ANSI-ESD-STM15.1-2019 手套和指套的电阻测试(英文版)-0.pdf VIP
- Unit 7 Happy Birthday!(第4课时)Section B 1a-1d 课件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ppt VIP
- 屋面U型管太阳能集热器施工工法.pdf VIP
- 华能南山电厂2×46万千瓦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扩建项目 环评报告.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