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佩:中科院最美的玫瑰.doc
李佩:中科院最美的玫瑰
2017年1月12日,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科学院外语系教授、“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烈士夫人李佩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李佩1917年出生,1936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47年2月,李佩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求学,次年2月与郭永怀结婚。1951年,在康奈尔大学语言学系教授中文。1956年10月,李佩与郭永怀携幼女郭芹举家回国。
1961年2月,李佩先生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担任外语教研室英语教师。1978年,李佩出任新成立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外语教研室主任。直至1999年离开讲台,李佩先生在中国科大从事外语教学近40年,为外语教学和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李佩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关村的明灯”“年轻的老年人”。81岁时,李佩开创了“中关村大讲坛”,将高水准的各种讲座和报告会带到中关村。从1998年到2011年,总共办了600多场。
她带走了一个时代
有人说,99岁的李佩先生“带走了一个时代”。几乎每一位大家离世,我们都能听到类似的感慨。季羡林如此,钱学森如此,杨绛如此,刚刚逝世的李佩和周有光也是如此。“带走了一个时代”几乎成了社会给予一个人最高的墓志铭,近乎一种集体式的最高赞扬。
今天,人们怀念“那个时代”,正是怀念那个时代美好的、这个时代正在流失的品质。学生们怀念他们“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从李佩身上看到,“教师就是这个社会的精神遗传基因”。李佩说:“你得有一桶水,才能给别人一杯水!”退休后,她长达13年组织讲座,做各种公益。她说真话,敢批评,不管对方的职位有多高。她不说大词,也不喜欢高谈价值观,她更愿意做事。
有人试图弄清,为什么这个个头矮小的、不满80斤的老人能用细小的肩膀扛起那么多的艰难。她中年时丈夫走了,到老年时唯一的女儿走了,她经历过大风大浪、人生漩涡、风云际会,却依然“真”着,不慌不张着,“要眇宜修”着……她曾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人还得走下去,而且应该以积极的态度走下去,去克服它,而不是让它来克服自己。”这种废墟上的优雅,险境里的真我,对国家命运的时刻关切,背后是一种令人神往的精神气质。
利他主义的大境界和大智慧
在李佩先生这一代的知识分子身上,总是能看到传统文化对于他们深刻的影响。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训示,在近代民族国家已经逐步形成的时代条件下,在这一代知识分子中演变成为强烈的家国情怀。李佩先生又长期在海外工作和生活,西方知识分子中那种绅士淑女特有的“优雅的责任感”在她身上也有深深的烙印。而回国之后,在特殊的历史语境之中,集体主义对于这一代知识分子的影响也非常深刻,他们谦恭、克制、忠诚和勤奋。虽然这些品质连同那个时代,在今天存在争议,但对于个人来说,这些品质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十分可贵的。李佩先生,正是集这三种文化的优点于一身。
于是我们便看到一个无私、敬业的李佩,也看到一个优雅、知性的李佩。在她生命丰盈的时候,她尽全身心之力投入到伟大的事业当中,造福于国家社会。在她的生命之光日渐黯淡的时候,她也没有忘记帮助他人。临去世前,她的记忆力严重衰退。有次朋友来访,她7次请求朋友帮她买一瓶瑞典生产的药,最后才知道她是帮照顾她的保姆买的。一个日渐失去记忆的老人,仍然在惦念着保姆的病情,这样的故事怎能不令人动容?在对事业的奉献中,在对他人的关爱中,李佩先生并没有失去自我。在人们的印象中,李佩先生是优雅的,有自己的精致生活。在学生眼里她是“一周穿衣服不重样,耄耋之年出门也要把头发梳得一丝不乱、别上卡子的爱美的李佩先生”。“公而不忘私”,是一种大境界,大智慧。
“生活就是一种永恒的沉重的努力”
中?P村科源社区的13、14、15号楼被称为“特楼”,那里集中居住了一批新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奠基者。钱学森、钱三强、何泽慧、郭永怀、赵九章、顾准、王淦昌、杨嘉墀、贝时璋等人都曾在这里居住。如今中关村的房价都快10万元一平方米了,而李佩先生60年不变的家,却像中关村里的一座孤岛。
这座岛上,曾经还有大名鼎鼎的郭永怀先生。郭永怀李佩夫妇带着女儿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回国,是受钱学森之邀。回国后,郭永怀在力学所担任副所长,李佩在中科院做外事工作。直至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第二天,郭永怀和好友一起开心地喝酒,李佩才意识到了什么。1968年10月5日,郭永怀乘坐的飞机在西郊机场降落时失事。在烧焦的尸体中有两个人紧紧地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力地把他们分开时,才发现两具尸体的胸部中间,一个保密公文包完好无损。最后,确认这两个人是59岁的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
据力学所的同事回忆,得知噩耗的李佩极其镇静,几乎没说一句话。郭永怀走后22天,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后来,李佩将郭永怀的骨灰从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