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林及其摄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秀林及其摄影.doc

李秀林及其摄影   内容摘要:李秀林是业余摄影爱好者,但在李秀林眼里,世事世物皆为景,严谨恭正,从不马虎轻率。李秀林的照片张张透露着他对摄影专业的挚爱,张张注满了他对社会的热情关爱。   关键词:李秀林 摄影   李秀林,笔名青河。他的摄影,最可贵的是专注,最难得的是激情,最感人的是真诚。李秀林最让人佩服的,是他雷厉风行,言必行、行必果、有信心、有恒心、有韧性。李秀林拍摄时而像一个战地记者,飞奔在各个不同的火力点,抓拍精彩的一瞬,把拍摄现场当战场;时而又像新闻记者,单枪匹马,披挂上阵,抢抓先机。李秀林的特点是速度,速拍片速配文速发出,以快取胜。   2016年6月11日 ,横冲举办帐篷节簧火晚会,我有幸也被邀请参加。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地理中国》栏目,在横冲摄制“荆山探奇”,同时还有县艺术团“楚农耕文化”展演。李秀林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手握相机盯准摄制组专车和节目表演组,穿丛林、抄小路、翻山跃涧,用两条腿追赶车轮。有时为了定格一个画面,举着相机像一尊雕塑一般一动不动,有时为抢拍一个动态景况,山上山下、前后左右地奔跑,任凭汗水流淌,更不顾脚下是泥是水还是蒿草荆棘,相机咔擦咔擦响个不停。   进入拍摄状态的李秀林,是最有魅力的李秀林,专注执着、旁若无人,俨然是一个激情奔放的斗士,把满腔的激情付诸镜头,满腔的斗志喷发而出,势欲把每一个精彩瞬间定格在光影中。   横冲的那一天,李秀林拍节目表演,拍《地理中国》摄制组的荆山探奇,拍簧火晚会,拍五颜六色的帐篷,拍搭建帐篷准备安营扎寨欢快忙碌的人们。他既兴奋到极致,也疲劳到极点。   第二天清晨五点,他像一个上了发条的机器,弹起身就冲向横冲山顶的龙脊,拍云海、拍日出、拍朝霞、拍早起观日出的人。拍摄一结束,就不顾疲劳地进行修剪图片、精选编辑、配发文字,经几个小时从几千张图片中精挑制作,将一篇图文并茂、有质有量的新闻第一个发出。这一期点击率空前的高,被多个信息平台转载。有人说,他单枪匹马,一台相机两条腿,竟胜过同行数十人。一时间,李秀林成为了保康摄影业内朋友们的美谈。   横冲帐蓬节,是他拍摄最快意的一次,当时有感于他对摄影的执着和狂热,我为他写了一篇评论:欣赏李秀林的图片,让我情不自禁又回到了篝火节那激情澎湃的夜晚。夜幕降临,熊熊燃烧的篝火映红了天,映红了脸,那跳跃的火星如一粒种点燃了心之焰,又如无形的手,拨动了心之弦。有位作家说,篝火晚会是情侣们的狂欢节。然而,当我置身于篝火的热浪中,在摄影师的闪光灯下,与朋友手拉着手,踏着音乐欢快的节拍,忘情的唱着、跳着时,又何尝不是我的狂欢节?那李秀林更是疯狂,举着相机跟着奔跑着的跳跃舞蹈的人们,飞快的摁下快门。更深,露重,渐渐熄灭了篝火,也慢慢停下了李秀林奔跑一天的脚步。夜已深,兴未尽,清凉的夜风拂面,提醒人??早早安歇,备足精神,迎日出,观云海。苍穹的夜空回归宁静,树荫下,草地上,一顶顶帐篷是狂欢后的归宿,静谧恬适,与白天的喧嚣形成巨大的反差,仿佛一片树叶落地,都能听到它触动大地的声音。进入梦乡的人,梦里可存有过心仪的身影?清晨,鸟儿一声声脆鸣,唤醒梦中人。捧一滴晨曦里花儿的露珠,放进心里,从此,心归安宁,一如花儿般灿烂,晨露般晶莹。横冲如处子的心,洁净无尘,涤荡尘世的纷繁复杂,回归自然,回归简单,就如同李秀林镜头下静谧清晨。   在李秀林的诸多作品中,最为感人的还是那幅《空巢老人王绍凤》。照片中老人身着蓝衫,左手端碗,下眼睫毛上挂着一滴泪,发丝如雪,被瑟瑟寒风掀起,虚化了背景,只突出了老人的身影和饱经沧桑的面部。这张照片曾在中国民生杯摄影大赛中获奖。这张照片,李秀林曾在“三万”活动交流上,以《一只眼睛看世界》为题讲述了一个真实故事。王绍凤和老伴同是八十高龄,两个人只有王绍凤老人的一只眼睛尚存微弱视力,二老就用这一只眼睛相互支撑、搀扶,一贫如洗的家四壁漏风,眼见寒冬来临,衣衫单薄,床上没有过冬的棉被,李秀林和工作队员们把身上仅有的六百多元钱给了老人。当他们告别老人离开时,一回头,只见老人手里还端着饭碗跪在那里,依依不舍,目送他们渐渐远去的背影,眼泪一滴一滴地落在饭碗里,他们被眼前这一幕震惊,飞奔过去搀扶起老人,这一画面永久收藏在了李秀林的镜头里。李秀林含泪讲述的真实故事,让台下无不恸容。会后,财政局妇委会、共青团、工会组织干部职工给李秀林照片上的贫困家庭送去了钱物,在王绍凤家里,很多干部流着泪,自愿捐钱帮助老人,现场共捐赠现金七千多元。   在以后的几年间,李秀林一直关注着两位老人。逢年过节,他带领同事给老人糊墙、种菜园、做卫生。春天,他邀朋友带家人,到老人家里陪老人一起做饭、聊家常、拍照片,直到2014年两老双双去世。李秀林在照顾老人的同时也收获颇丰,多幅作品被报刊杂志采用。其中《把脚印留在村民堂屋里》,照片上一个身穿玫红毛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