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阶段复习课.ppt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阶段复习课.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阶段复习课

材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添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 材料三 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 ——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 《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 (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材料分析和概括提炼能力。第(1)题结合材料一信息“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从内部近代企业和外国资本主义冲击方面概括回答;第(2)题从材料中“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风俗不无堕落”等信息概括作答;第(3)题抓住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这一主题来论证。 答案:(1)经济因素:洋务企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 (2)表现:收入的减少;传统谋生手段的消失;对新生产方式的不适应;百无聊赖;对世风日下的感慨。 (3)略。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阶段复习课 一、近代中国主要经济成分的性质及地位 1.自然经济: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其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这是维护较低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男耕女织和很少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发展趋势是走向解体,但长时期内仍占主导地位,是晚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统治的经济基础,是中国最落后的生产关系和阻止中国社会进步的根源。中国要进步、要发展必须改造自然经济,反对封建统治。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是适应西方列强侵略需要在中国出现的经济形式。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其发展突飞猛进。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逐渐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在政治上,外国侵华势力事实上成为凌驾于清王朝之上的“太上皇”。而中外反动经济政治势力相互勾结是造成中国人民苦难,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中国要进步、要发展、要富强就必须反对外来侵略。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近代最进步最革命的经济成分,政治上的表现是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等提供了经济基础。但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民族资本主义的缺陷: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从它们产生的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从资金技术上看,难以与外资抗衡;从部门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从发展原因看,客观上是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为其发展提供了机会。可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之艰难,力量之软弱,这决定了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具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和必然失败的命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工业虽有长足进步,但仍无法改变这一局面。 【典题训练1】中国当代经济学家吴承明教授在《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指出:1933年,工业(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总产值中,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 23%,而消费资料工业的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在中国近代工业中,消费资料的生产比重稳步增长 B.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的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C.民族工业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但工业布局不合理 D.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榨,使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发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主要表现在中国民族工业缺乏资金、技术,主要是轻工业,重工业很少,分布也极不平衡,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材料中提供的信息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的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故B项为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