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常生活与大众文化
第四章 日常生活與大眾文化
第一節 茶與中國社會
(一)飲茶的起始與傳播教學引導
建議老師可從日常生活中,學生對「茶」的認識為切入點,讓學生試想什麼時候會飲茶,飲茶後有什麼感覺,藉此說明「茶的功效」。
「茶」字的出現
古代經書中無「茶」字,在「茶」字出現前,指「茶」的字有檟、茗、苦荼、過羅等,可能是因為古代各地區的語音不同造成的結果,古字多寫成「荼」。唐代陸羽撰寫茶經時,一律將「荼」減一筆寫成「茶」,從此沿用至今,另根據清代顧炎武考證,「茶」字約於中唐以後才出現。
野生茶樹
今日所謂的「茶」指的是以茶樹或茶樹新梢芽葉加工品的統稱。茶的芽葉,簡稱茶葉,因加工方法以及採摘嫩度的不同,可製成各種不同種類的成茶,如紅茶、綠茶、烏龍茶、黑茶、白茶、黃茶等,且現今的茶樹以人工栽培為主,但在過去尚未有人工栽培觀念前,茶樹皆是野生的。中國的雲貴高原就存有大量的野生茶樹,且在樹型、葉態、花、果實和種子的形態上存有相當的歧異度,因此目前學界多認為茶樹的起源中心應在中國西南的雲貴高原一帶。據陸羽在茶經中的記載「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樹如瓜蘆,葉如梔子,花如白薔薇」,這應是指古代的野生茶樹。就現今研究,野生大茶樹主要結集在北緯三十度線以南,尤以北緯二十五度線附近居多。目前以雲南省發現的野生大茶樹最具典型性,樹幹直徑在一百公尺以上的就有十多株,其中雲南的巴達大茶樹,被稱為「野生古茶樹王」,據考證該樹樹齡已有一千七百餘年。
中國各地茶區
1西南茶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三省,是中國最古老的茶區,年平均氣溫15~19?C,年降水量一千~一千七百公釐,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0%左右,其自然條件適合茶樹生長。主要生產有紅茶、沱茶、普洱方茶、餅茶,以雲南大葉種加工而成的「滇紅」和「普洱茶」,享有盛名。
2江南茶區:包括長江中下游以南的浙江、安徽南部、江蘇南部、江西、湖南和湖北的西部與南部,是中國茶葉主要產區。年平均氣溫15~18?C,年降水量一千四百~一千六百公釐,以生產紅、綠茶為主,其次為壓製茶,其盛產名茶有西湖龍井、黃山毛峰、君山銀針、廬山雲霧、顧渚紫筍、洞庭碧螺春等。
3江北茶區:包括秦嶺、淮河以南,長江中、下游以北的甘肅南部、湖北北部、河南與陝西南部、安徽和江蘇北部等。年平均氣溫15~16?C,年降水量九百~一千公釐。主要生產綠茶,名茶有六安瓜片、信陽毛尖、舒城蘭花茶、霍山黃大茶等。
4華南茶區:包括廣東、廣西、福建、臺灣。除福建、廣東和廣西的北部地區外,年平均氣溫均在19~22?C左右,年降水量一千二百~二千七百公釐。主要生產紅碎茶與烏龍茶,其中如武夷岩茶、安溪鐵觀音、英德紅茶、廣西六堡茶(壓製茶)等皆馳名中外。
茶的種植與傳播
中國是茶的故鄉,相傳神農氏時代已發現茶的解毒作用,最早利用和栽培茶樹的是西南的巴族。茶的傳播的過程為:
1西周初年:巴族已在園圃中種茶並向中原王朝朝貢。
2漢代:四川有茶葉市場,巴蜀在相當時期內是中國茶葉生產中心。
3魏晉南北朝:茶葉生產已推廣到長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區。飲茶風氣南方盛於北方,當時北方游牧民族喜歡喝奶製品,不習慣喝茶。北魏時茶被戲稱為「酪奴」,朝廷宴會上雖然備有茶水,但眾人皆以飲茶為恥。
4唐宋時期:唐代飲茶習俗風靡全國。宋代,茶已成為和米、鹽一樣不可缺少的日常消費品,不但中原人愛喝茶,西北和西藏游牧民族也特別喜歡茶。從唐代開始,茶葉成為中央政府向北方和西藏少數民族換取軍馬的主要物資,這種交換被稱為「茶馬貿易」。這種情形推動了唐宋以來茶葉生產的大發展,植茶地區更加擴大,出現了許多專業化的茶場。
茶的功效
1安神:古代醫書認為飲茶能使人「煩鬱頓釋」。
2醒酒去膩:古代醫書記載,茶能解酒,「解酒食之毒」,古代詩句中也出現「以茶解酒之說」,例如陸游的謝王彥光提引送茶「遙想解酲須底物,隆興第一壑源春」。除了解酒的功效,本草拾遺更記載茶有「久食令人瘦」的功效,認為飲茶能去肥膩,輕身換骨,延年益壽。
3清熱解毒:茶的藥性為寒,是古代醫書中治熱症的良方,此外亦有解毒的功效,所以能治瘡,例如醫方中記載腳趾縫爛瘡,可用細茶研末調爛敷之。
以今日科學研究的發現,茶葉中含有多種化學成分,像是氨基酸、生物鹼(多為咖啡鹼)、維生素﹑礦物元素等,其中的咖啡鹼是一種血管擴張劑,能促進發汗,刺激腎臟,有強心、利尿和解毒作用,亦有刺激神經系統的作用,能提神醒腦。
(二)唐宋飲茶風氣之轉變教學引導
飲茶至唐宋時逐漸鼎盛,老師可從飲茶的地區、飲茶人的身分和飲茶的方式三方面解釋為何視唐宋為飲茶風氣轉變之始。再以陸羽的茶經為例,舉出書中部分內容,藉以說明飲茶方式的改變和「茶」在社會中的角色。
「茶經」中國第一部茶學專著
1撰寫者:唐代陸羽。
2內容:分上、中、下三卷,共十篇,主要篇章的內容有: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