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失败的集权与立威.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失败的集权与立威

失败的集权与立威     ———载沣驱袁事件再研究   周增光 (中国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2249) [摘  要]   从清末满汉权力格局的角度考察, 载沣驱除袁世凯是清政府中央集权的必然结果, 亦是 少壮派满族王公逐渐集权的必然举措。 载沣驱袁的态度与理由发生过明显的转变, 最终以足疾为由将袁世 凯罢黜, 是载沣在与其他清廷高层各派系博弈下有所妥协的抉择。 驱袁后, 载沣并未真正实现集权, 他的 统治权威非但没有通过驱袁树立起来, 反而招致了清廷朝野内外各政治势力对其统治能力的质疑, 并最终 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关键词]   载沣; 袁世凯; 满族王公; 集权 - - - [中图分类号] K25    [文章编号] 1002 3054 (2016) 10 0091 1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3262/ jbjsshkxybjshkx161011     载沣驱除袁世凯事件, 是载沣当政后的 一、 驱袁与清廷中央集权密切相关 “雷霆之举”, 也是震动当时政坛的重要事件。 关于这一事件的研究, 尤其是关于载沣驱袁原     限制、 削弱袁世凯的权势, 在慈禧当政末年 因的研究, 学界已有相当细致和丰富的成 已现端倪。 从晚清权力格局观之, 这与清廷收权 [1] 果。 这些研究或侧重于强调载沣驱除袁世凯 于中央有关。 清廷打压实权汉族地方督抚、 进行 [2] [3] 的外交因素; 或揭示驱袁前的远因; 或综合 中央集权的尝试从未停止。 自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各种因素, 侧重强调载沣驱除袁世凯的历史必 后, 汉族地方督抚权势变大, 有 “外重内轻” [4] 然性和时间的偶发性。 但关于载沣驱袁的理 之势。 而后更有庚子事变时期东南督抚将宣战谕 由转换、 后续影响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尚属薄 旨视为矫诏, 相互联络并与列强议和发动 “东 弱。 载沣驱袁事件, 是满族少壮亲贵发出集权 南互保” 之举, 清廷中央权威受到极大挑战。 信号的一个重要举措。 此事爆发, 已现少壮派 打击强势地方督抚被清廷统治者视为加强中央集 试图掌控宣统政局之端倪。 此事发生后, 社会 权的必经之途。 各方力量都很关注, 其影响对后续历史发展可 清末新政时期, 清廷已开始逐步收拢地方 谓深远, 值得进一步探讨。 督抚权力于中央。 当时的直隶总督、 北洋大臣 - - [收稿日期] 2016 06 26 - [作者简介] 周增光, (1986 ), 女, 广西柳州人,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 中国政法大学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 (15ZFZ7701) — 91 — 北京社会科学  2016年第 10期 袁世凯, 编练北洋六镇新军, 渐成独大之势。 政王礼节总目》 十六条, 具体规定了监国摄政 为收拢兵权, 削弱袁世凯势力, 清廷创立练兵 王的各项权力, 进而避免了隆裕太后垂帘听政 处, 试图将北洋六镇收归中央掌控。 后袁世凯 的现象发生。 此后, 载沣又于十二月初三 日 上奏力争由他继续管理第二、 第四镇, 得到的 (12月25 日) 任命自己的亲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