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摘要
目的
1本研究旨在通过以献血为主要感染途径的农村HIV感染者/AIDS病人进
行膳食调查、体格测量、实验室检测、营养缺乏病检查,对HIV感染者/AIDS
病人营养状况做出需求评估。
2通过向HIV感染者/AIDS病人补充复合微量营养素,观察微量营养素对
其血中蛋白、矿物质、维生素含量的变化、相关免疫指标水平及营养缺乏病体
征的影响。
’方法
1研究对象:于2008年2009年选取河南省淮阳县为研究现场,整群抽取
HIV感染者/AIDS病人最为集中的6个行政村,研究对象共有376人,其中HIV
人,年龄在30岁~60岁之间。HW感染者/AIDS病人的传播途径均为经血传播,
并对符合条件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进行微量营养素干预实验,HIV感染者
及AIDS病人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为24人。
2 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信息采集与观察指标:(1)基本信息:包括性别、
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来源、收入等;(2)日人均食物摄入量及膳食结构;(3)各
类食物每周的摄入频率;(4)体格测量指标:身高、体重、BMI、皮褶厚度、体
脂含量等;(5)营养缺乏病的体征检出情况;(6)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水平;(7)血
清锌、钙、镁、铁水平;(8)血清中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E的水平;(9)
识知晓率调查。
3干预方式:采用双盲法,将复合微量营养素及安慰剂分发给HIV感染者
及AIDS病人,干预时间为6个月。
4统计学分析:所获得的各种数据采用EPIDATA3.02进行录入。所有实验
数据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数值变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z+SD)
表示,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
分类变量资料采用z2检验。HIV感染者/AIDS病人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血中蛋
摘要
白、矿物质、维生素、免疫指标及临床营养相关疾病比较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检验水准口=0.05。
结果
l三组人群营养状况分析
1.1日人均食物摄入量及膳食结构各组调查对象膳食结构均以粮谷类为
ReferenceIntakes,DRIs)相
主,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比,只有粮谷类、蔬菜类、蛋类食物达到了DRIs的要求,粮谷类正常对照、
5+8.549、
432.55+629,蛋类食物正常对照、HIV感染者、AIDS病人分别为32.1
1.114-0.569,水果类、畜禽肉类、水产品类、奶类及其制品远低于DRIs的要求。
AIDS组的粮谷类、蔬菜类食物的日人均摄入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HIV感染
者(尸O.05),其他类食物摄入量组间差别不显著(PO.05)。
1.2日人均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正常对照组和HIV感染者总能量和碳水化
合物摄入量均显著高于AIDS组(P0.05),其他营养素摄入量组间差别不显著
(PO.05)。三组调查对象的日人均维生素摄入量均未达到RNI。核黄素、硫胺
素、尼克酸、维生素E不及RNI的50%,维生素A和维生素C不到RNI的30%;
矿物质摄入量与RNI相比,只有锰和磷接近推荐的摄入量,钾、铜、铁达到RNI
左右。
1.3调查对象人均能量来源三组调查对象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大
能量营养素蛋白质供能不合理,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偏高,达到70%,超过了营
养学会推荐的65%的上限,脂肪供能比偏低,远未达到营养学会推荐的下限20%。
1.4体格测量结果身高、体重、上臂肌围在三组调查对象间无显著差异(P
Ⅱ
摘要
O.05)。皮褶厚度及体脂含量正常对照组高于其他两组,但差别都不具有统计
组(PO.05),但腰臀比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尸O.05)。
1.5实验室检测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总蛋白、白蛋白、铁、锌、钙和镁平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错简派对建国前岭南伤寒学派的影响.pdf
- 红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生长、体色和体壁生化成分的初步的研究.pdf
- 科氏力在小尺度液固两相流中对固体颗粒运动影响的的研究.pdf
- 温度和体大小对棘胸蛙鸣声的影响及其地理变异.pdf
- 内燃机活塞机械疲劳损伤及可靠性的研究.pdf
- 粗糙元参数对风洞中大气表面层的形成及发展的影响.pdf
- 阿瓦斯汀不同的给药途径对兔角膜新生血管及角膜超微结构的影响.pdf
- Ne原子共面双对称条件下(e,2e)反应的理论的分析和后碰撞相互作用的影响.pdf
- 蛋氨酸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亚细胞器蛋白质组学影响.pdf
- 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磷钾迁移转化影响的试验的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