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托宁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pdfVIP

长托宁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8年6月第46卷第17期 · 药物与临床· 长托宁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雷光泽 赖乾德 (贵州省习水县人民医院,贵州习水564600) 【摘要】目的 观察长托宁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对137例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给予长托宁治疗。 结果 长托宁组:显效94.7%,好转3.4%,无效1.9%;对照组:显效86.6%,好转7.8%,无效5.6%。两组疗效比较长托宁组显 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运用长托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比目前运用的其他疗法效果更好。 【关键词】支气管炎;喘息型;长托宁;治疗 【中图分类号】R56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01(2008)17—85--02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 无效5.6%。 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为I临床常 2.2 不良反应 见病,I临床分为三期: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及I临床缓解期【l】。 两组均无心悸、排尿困难、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 慢性支气管炎多数起病很隐蔽,开始症状除轻咳之外并无特殊, 故不易被患者所注意。部分患者起病之前先有急性上呼吸道感 3 讨论 染如急性咽喉炎、感冒、急性支气管炎等病史,且起初多在寒冷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吸烟、感染因素、理化因素、气候、过敏因 季节发病,以后症状即持续、反复发作闭。慢I生支气管炎是内科常 素、呼吸道局部防御及免疫功能减低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多 见慢性病之一,易反复发作,受凉、吸烟及感冒常诱发本病或使 种病因所致的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 之加重。本病我国平均患病率为3.82%,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 炎症t3]。临床上主要表现以慢性咳嗽、咳痰、反复感染或伴有喘息 亦增高。北方、山区、高原、寒冷地区及厂矿、农村发病率高。此病 为特点 ;其病理特点是支气管腺体增生、粘液分泌增多。I临床出 为常见病,人群患病率4%,多发于中老年人,50岁以上可高达 现有连续两年以上,持续三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气喘等症状 [51 13%。可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我国该病发 。 早期症状轻微,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晚期炎症加重,症 病率较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我科对2005年9月以来收治的 状长年存在,不分季节。疾病进展又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源 137例慢I生支气管炎用长托宁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 性心脏病。目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多采用 B一受体激动剂(如第 道如下。 一 代的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异丙喘宁、氯喘通、喘速宁;第 二代 B一受体激动剂的舒喘宁、叔丁喘宁、六甲双喘定、包括双 1 材料与方法 甲苯喘定、茶丙喘宁、酚丙喘宁、吡丁喘宁等,均属此类药物;第 1.1 一般资料 三代 B一受体激动剂)、黄嘌呤类药物(如氨茶碱、二羟丙基茶碱 笔者对2005年9月以来收治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 137例 (喘定)、胆茶碱、三丙基黄嘌呤)、糖皮质类固醇、抗过敏药、其他 (占我科入住慢性支气管炎的45.2%)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年龄 药物(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钾离子通道激活剂、肌醇磷酸降解 47~76岁,平均63.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 抑制剂和维生素类药)等昀,这些药物能对患者起到一定的治疗 诊断标准。治疗组71例,对照组66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效果,但就其效果和副作用,采用以上疗法显然不是最佳办法。 无显著性差异。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