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清朝陪都盛京总论-沈阳故宫博物院.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朝陪都盛京总论-沈阳故宫博物院

清朝陪都盛京总论 丁海斌 王爱华 内容提要: 陪都是中国古代具有普遍性的历史存在。本文研究的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朝代——清朝的陪都盛京。说明了清朝陪都盛京形成的自然、历史条件、基本发展过程及其主要内涵。 关键词:清朝;陪都;盛京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国家。在其古代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种在世界上具有特殊意义、在本国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现象——陪都现象。所谓陪都,即统治者在正式的京城之外,出于某种或某些需要而设立的其他都城。 就世界古代史范围而言,中国之外其他各国也曾有过陪都。如俄罗斯的莫斯科与圣彼得堡(1713年,沙皇一世将俄国首都迁到圣彼得堡,莫斯科成为“陪都”)。但陪都在其他各国不能构成一种历史现象,因为它们不是一种经常性、连续性的设置。而在中国古代,由商代到清代,这种设置连绵不绝,可以称为“陪都现象”。中国古代的陪都有多种类型,笔者总结为以下六种基本类型:东西或南北平衡型——两京制陪都、分区而治型——多京制陪都、国防主导型——军镇制陪都、旧都留根型——留都制陪都、巡幸暂住型——行都制陪都、母子一体型——守望制陪都。此前,国内外学术界没有对陪都现象进行专门研究,只是在研究都城时略有涉及。笔者在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过程中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并以清代盛京陪都(留都制陪都)为典型,出版了《清代陪都盛京研究》一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本文是笔者在该书的基础上写作而成的,希望读者通过本文对清代盛京陪都并进而对中国古代陪都现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一、盛京成为陪都的自然与历史条件 陪都,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城市存在。它的诞生,虽然发生在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刻,但同时也需要一个长期孕育、发展的过程。就清朝陪都盛京而言,它发生的特定历史时刻,就是清统治者入主中原,仿明代两京制,建都北京,以盛京为陪都。但从历史积淀和自然条件的角度讲,沈阳在东北优越的地理形势,此前沈阳城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积淀,特别是后金王朝最后的都城和清王朝开国京师的经历,是其成为清朝陪都的不可缺少的前提。 (一)沈阳的自然环境 沈阳,是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居住的地方。总的说来,沈阳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其日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正如《大清一统志》所说:“盛京形势崇高,水土深厚。长白峙其东;醫闾拱其西;沧溟鸭绿绕其前;混同黑水縈其后。山川环卫,原隰沃饶。洵所谓天地之奥区也。天作地藏,自开闢以来,以待圣人。”又如《盛京通志》所说:“盛京沧海朝宗,白山拱峙。浑河绕其西南,混同环其东北。缔造鸿规,实基于此。” 从地理位置上看,沈阳位于辽宁省中部偏东,在地理上位于东北大平原,长白山脉,大、小兴安岭和渤海、黄海的中枢位置。南距渤海湾140公里,东南距黄海海岸约200公里。具有倚山面水,背高望远,远可攻、近可守的地理大势。广袤的平原使沈阳城视野开阔,物产丰富;起伏的丘陵又使这座城市凭添了几分坚实感和安全感,因此俗语中有“铁打的沈阳”之称。沈阳市区地势平坦,少有起伏,平均海拔45米左右。适宜人类居住与城市建设。 较适宜的气候和水资源则是其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沈阳地区的河流主要属辽河、浑河两大水系,西部还有独立的小水系——绕阳河水系。今天流经沈阳市内的河流,是本世纪人工开挖的。在清陪都时期,它们还不存在。沈阳地处亚欧大陆的东部,属中纬度地区,全年平均气温在7.5℃,年降水量为750毫米,属温带季风型气候。 (二)悠久的历史 比较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并不一定能使每一个城市都成为都城或陪都。成为中心城市特别是都城,长期的人文历史积淀与特定的历史机遇也是十分重要的。 1.从石器时代到明朝末年 沈阳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晚期。早在7200年前,这里就有了正处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人类群体。1973年在沈阳北陵附近发现的新乐文化遗址,表明沈阳以及东北的广大地区同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一样,曾经历过漫长的原始社会。 从夏、商到明,沈阳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大约距今4100~3100多年前,在我国中原地区,相继建立了奴隶制的夏、商王朝。东北地属幽、营二州,周代(约公元前11世纪)以前,沈阳作为原始村落出现在营州的版图上。汉代在这里设置了高显、侯城(也有人写作“候城”)二县。两县的建立,使沈阳一改过去普通村落的旧貌,变成了置有军政设施的边远重镇。元代,依元政区建制正式在今天的沈阳设立“沈阳路”,这是“沈阳”这一名词的第一次出现。沈阳路辖乐邦、章义、辽滨、进城四县。明朝时期,为了加强东北地区的防御,明太祖朱元璋在沈阳置中卫、左卫、右卫、中屯卫,均隶属于辽东都指挥使司。1388年,都指挥使司又下令重修沈阳城。这次重新修建,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