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死刑观对我国死刑司法控制的消极影响_NoRestriction论文.pdfVIP

论传统死刑观对我国死刑司法控制的消极影响_NoRestriction论文.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传统死刑观对我国死刑司法控制的消极影响 论传统死刑观对我国死刑司法 控制的消极影响 左坚卫+ 中 传统死刑观属于中华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法律文化一旦积淀成民族心 理,就会对国家法制发展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①“纯法律举动很明显取决 卷 于感情和态度,感情和态度在决定该法律的对象是否组织起来,对法律施加 压力要求改变或采取敌对行为等方面也很重要。所以,必须考虑所谓法律文 化。”②要解决我国死刑改革中面临的问题,不能不探讨传统死刑观在死刑适 用中扮演的角色。目前司法中存在的对某些犯罪适用死刑不当的问题,表面 上看是社会转型及严峻的犯罪形势所致,深层次看则是中国传统死刑观在作 祟。因此,有必要认真剖析传统死刑观对死刑司法控制的消极影响。 传统死刑观的主要特征 中国传统死刑观主要有三方面的特征,一是极力追求死刑的威慑效果; 二是为了追求死刑的威慑效果,可以不顾死刑适用的合理限度;三是放纵死 刑带来的报复满足感和精神刺激。 (一)极力追求死刑的威慑效果 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慎用死刑的观念,“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③ 堪称这种观念的代表。不过,这种观念在中国死刑观中从来没有成为主流。 充斥统治阶级头脑中的,是杀气腾腾的重刑威慑观念,而死刑作为最严厉的 刑罚,责无旁贷地成为最主要的威慑工具。从早期史书记载的“用命赏于 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等赤裸裸的恐吓④,到封建社会中晚期 朱元璋发出的“吾为政愈严,犯法者愈众”、“吾欲除贪赃官吏,奈何朝杀而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副教授。 ①参见田洪生:《传统法律文化对当今法制建设影响析》,载《河北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 ②[美]劳伦斯·M·弗里德曼:《法律制度——从社会科学角度观察》,李琼英、林欣译,中 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4页。 ③《尚书·大禹谟》,转引自高绍先:《中国刑法史精要》,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88页。 ④《尚书·甘誓》,转引自龙安生:《(尚书·甘誓并非“连坐”制度之源》,载《韶关学院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l期。 和谐社会的刑法现实问题 暮又犯”①的慨叹,无不鲜明地体现出统治者欲借助死刑以达到威慑效果的 意图。为了追求死刑的最大威慑效果,封建法律中可以判处死刑的罪名繁多, 株连制度绵延2000余年,各种残忍之至、令人毛骨悚然的死刑执行方式层出 不穷。 (二)无视死刑应当有限度地适用的要求 在重刑威慑主义的作用下,统治者在适用死刑时,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如 何发挥死刑的威慑功能上,对可能妨害死刑威慑功能发挥的死刑适用标准自 然持排斥和漠视态度。他们迷信“禁奸止过,莫若重刑”②,只想着“诛莫如 重,使民畏之”⑧。从未认真思考过过于严厉的死刑会造成什么不良后果。从 秦始皇焚书坑儒,到明清两代反复兴起的文字狱;从秦始皇诛杀刻有“始皇 帝死而地分”字迹的陨石附近居民的恶行,到贯穿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株连 制度,无不表明统治者在适用死刑的时候,只以预防犯罪为追求目标,而不 考虑对死刑适用设置一个相对合理的限度。宋朝的一则死刑判例极为经典地 反映出统治阶级对死刑适用标准的不屑一顾:一个名为张乖崖的崇阳县令, 某日发现一个从库房出来的小吏的鬓角旁边、头巾下面有一枚铜钱。经追问, 得知钱是库房里的。张乖崖命令对小吏给予打板子的处分。小吏怒道:“一 个小钱,算得了什么?还值得打我吗?你能打我,总不能杀我吧?”张奋笔 疾书,判决道:“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据此判 处小吏死刑,并亲自操剑把小吏斩杀,然后申报上级,对自己进行弹劾。④ 这类极端的死刑判决虽然罕见,但与之类似的滥用死刑判决,在中国历史上 绝非罕见。这类判决充分体现出封建统治阶级对死刑适用客观标准的轻视。 (三)放纵死刑带来的报复满足感和精神刺激 由于刑罚是以恶制恶,而恶有恶报是正义的最简单而直观的体现,因此, 报应刑理论中蕴涵着刑罚存在的正当根据,并得到民众的普遍认同。的确, “如果刑罚的公正性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