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件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四讲.ppt

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件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四讲.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件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四讲

第四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读 [考情展望] 1.掌握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2.学会分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和特点。 知识点一 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 不同时间尺度的_____和_____变化。 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 小贴士: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 知识点二 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知识点三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1.减少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多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消费和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_____________。 2.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_________、防止森林火灾。 3.科学预测、积极地适应未来气候变化。 考点一[018] 全球气候变暖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 2.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影响 (1)气候变化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2)对农业的主要影响 (3)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4)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全球变暖的具体对策 (1)温室气体是指大气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成分,不仅仅指二氧化碳,另外还有水汽、臭氧、甲烷、氟氯烃化合物等。其共同特点是能够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其中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是二氧化碳。 (2)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但冰川融化不会使淡水资源更加充沛。事实上,冰川融化的水基本上都流入海洋或被蒸发,很难转化为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再加上全球变暖使世界各地的蒸发量普遍增加,从而使得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更加缺乏。 [1个示范例] (2014·福建高考)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2)。读图回答(1)~(2)题。 (1)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暖       B.地壳抬升 C.流水搬运 D.风力侵蚀 (2)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 A.冰蚀作用增强 B.绿洲面积增大 C.干旱程度加剧 D.流域面积扩大 【解析】 第(1)题,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2011年的冰川面积比1972年的小,说明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A项正确。地壳抬升、流水搬运和风力侵蚀都不能造成冰川面积减少。 第(2)题,“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意味着气候继续变暖,冰川进一步缩小,冰蚀作用不可能增强,也不可能使绿洲面积增大,A、B项错误。冰川作为陆地淡水资源(固体),面积缩小将导致该流域干旱程度进一步加剧,导致恶性循环,C项正确。流域面积与地形地势有关,与冰川面积无关,D项错误。 【答案】 (1)A (2)C [1个对点练] 1.下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 (1)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有(  ) ①酸性气体排放量增加 ②臭氧层被破坏 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④毁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解析】 第(1)题,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川面积不断缩小,是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所致。其成因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毁林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第(2)题,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后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水对海岸的侵蚀作用加剧。 【答案】 (1)D (2)A 考点二[019]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与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洋流等因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北半球为例具体分析如下: 2.气候类型的判读 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读,判读时可运用“三定”的方法。具体如下: (1)以形定位——判断半球 6、7、8三个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状),为北半球;12、1、2三个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状),为南半球。 (2)以温定带——判断所属热量带 (3)以雨定型——确定气候类型 [1个示范例] (2014·浙江高考)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当水 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 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 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亏 缺,气候干燥。下图为我国 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温 度曲线图。读图,完成(1) ~(2)题。 (1)某农作物喜温好湿,能够正常生长和安全结实的温度要求是≥20 ℃,最短生长期为4个月。评价该农作物在两地的生长条件,正确的是(  ) A.①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B.②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C.①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