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5.结构推断法 (1)词法结构推断法。即根据某个词语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断它的含义。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句中“王”后有代词“之”,活用为使动性动词。“王”,即“让(他)做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名词“水”前带副词“非”和能愿动词“能”,用作动词,“游水”之意。 (2)句法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互文句的并列结构多,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对,这样我们就可以由已知的词性、词义推知未知的词性、词义。如“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过秦论》),这是个正对对偶句,根据对偶句特点可知,处于同一位置的“固”与“地”词性(名词)相同,意思也接近,据此推知,“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作“坚固的地方”讲。 (四)偏义复词 在文言文中,有的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意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偏义复词现象。 1.词义相对的偏义复词。例如: ①昼夜勤作息 ②去来江口守空船 2.词义相近的偏义复词。例如: ①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 公姥:偏义复词,意偏在“姥”,指婆婆。 ②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父兄:偏义复词,意偏在“兄”,指兄长。 请找出下面句子中的偏义复词,并解释。 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忘路之远近 3.昼夜勤作息 4.死生,昼夜事也 5.孰与君少长 6.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7.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8.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9.能谤讥于市朝 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偏义在“入”,进入) 2.忘路之远近 (偏义在“远”) 3.昼夜勤作息 (偏义在“作”,劳作、织布) 4.死生,昼夜事也 (偏义在“死”,死亡) 5.孰与君少长 (偏义在“长”,年长) 6.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偏义在“姥”,婆婆) 7.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偏义在“兄”,哥哥) 8.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偏义在“异”,不同) 9.能谤讥于市朝 (偏义在“市”,闹市) (五)词类活用 在文言文中,有些词有时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起着另一类词的作用,这就是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 用作动词、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等几种情况。(详见专题“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一、命题规律 文言实词考查的主要形式是理解加点的文言实词在所给句子中的含义。从所选择的文言实词来看大多数文言实词属于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从近几年来看文言实词的考查大多数是在《考试说明》上的120个实词范围之内。 二、命题角度 2015年高考“文言实词”的考查会有如下特点: 1.题型较稳定,以客观题的形式直接考查。考查命题材料中的句中实词,有可能是课内实词的迁移。 2.重点考查实词的语境意义。 3.还将在翻译与断句题中间接考查。 三、文言实词词义理解出错的主要原因 1.不明词义 混淆实词的古今意义,忽视多义词的义项选择,难以辨析古今意义的细微差别,这都会导致错解实词。 【例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质:询问 B.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善:友好 C.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玩:玩味 D.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 录:记载 解析:此题所考查的四个词语都不偏不生,在懂得基本意义的基础上,只要回归原句,依据文意就可判断出不正确的项,“录”意为“抄录”,不是“记载”。如果解释为“记载”,上下文就不贯通了。因而做题时要特别注意类似易混词语的细微差别,尽量辨析出它们的异同。 答案:D 借题发挥:运用温故知新法。回顾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语境反复比较选文词语意思的细微差别。如果加点词语的义项少见于课本,答题时更应将义项置于句中去理解,牢牢把握上下文,并结合积累的词语,推断词义的正误。 2.以今释古 考生掌握实词如果不够牢固,往往用今义去理解古义,造成以今释古的现象。出题者也常借用以今释古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实词的掌握情况,这种设误角度多针对古今异义词而言。 【例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催科与抚字,往往相妨,不能相济 济:补益 B.如是而后赋可完 完:结束 C.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延:请 D.比岁蠲,比岁免 比岁:连年 解析:B项中的“完”,今义就是“结束”,但古汉语中极少见到这个意思,而且将其代入原句之后文意不能贯通。句中应为“缴清”之意。在原文语境中我们会发现“完”有“赋”与之搭配,是说“像这样催缴之后赋税才能缴清,然而缴清赋税之后老百姓就有十分之七八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一种智能管理试剂的装置及方法.pdf VIP
- 北京工业大学2023-2024学年第1学期《高等数学(上)》期末考试试卷(B卷)附参考答案.pdf
- Cinema 4D动画实战项目教程:C4D角色动画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GB_T_1690-2010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液体试验方法.docx VIP
-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pptx VIP
- Cinema 4D动画实战项目教程:C4D建模技法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农田土壤健康评价技术规程.pdf VIP
- 浸没式光刻技术.pdf VIP
- 浸没式光刻技术课件.ppt VIP
- 2025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