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土壤及地下水整治技术发展愿景
環 境 工 程 會 刊
我國土壤及地下水整治技術發展願景
薛欣達 國立成功大學永續環境實驗所助理研究員
林威州 、詹益杰 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經理、工程師
潘毅峰、吳怡儒 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龔東慶 國立成功大學永續環境實驗所副研究員
黃良銘、吳哲宏 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副教授
何建仁 、吳雅婷 行政院環保署土污基管會組長、環境技術師
張祖恩 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特聘教授
高志明 國立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特聘教授暨科技部環境工程學門召集人
林財富* 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特聘教授暨土水協會理事長
摘 要
本文探討我國土壤及地下水汙染整治技術之發展,由國際趨勢、國內現
況及社會意向等三大面向 ,收集資料及解析,並提出整治技術發展方向 。技
術解析結果顯示,污染物目前研究重點及方向,依序為含氯有機物及重金屬 ;
整治技術及工法,發展重點包括如物化與生物技術 、或搭配即時偵測技術之
技術整合,環境技術驗證確認其有效性,以及考量技術之永續性趨勢;在發
展藥劑方向來看,研究重點為針對新興污染物之新型氧化劑、界面活性劑及
奈米零價鐵 ,並考量其再利用性 、宿命及環境友善性 。
為使完備技術發展及應用性 ,加強技術驗證機制及程序安全性,發展適
用各種處理環境或市場特性之資料庫 ,亦是技術發展重要之工作方向 。
關鍵字: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物、整治技術、環境技術驗證 、技術及人才資料庫
一、前言
在2000 年土壤及地下水汙染整治法通過後,我國土壤地下水(簡稱土水)
汙染整治歷經 15 年的測試與發展,由承接國際技術、逐漸加入本土環境特性
與經驗,進行技術改良與研發,在土水整治技術之開發與應用已經累積相當
1
環 境 工 程 會 刊
經驗與基礎。然而,面臨國際技術之競爭,發展創新與實用性的技術,是我
(1)
國土水整治界開展國內外市場重要的必備條件 。由科技接受模式 分別就技
術提供者及使用者角度去分析(圖1):「我們應該發展怎樣的土水整治技術? 」。
如圖1(a)所示,整治業者的技術能力(口碑)會直接影響業主使用某項整治技術
的意願,或經由認知有用性及易用性,造成間接的影響。而技術的時間、安
全及成本風險也是重要的間接影響因子。反過來說(圖1(b)) ,整治業者發展或
使用整治技術意願,會受到技術整體市場價值來決定 。因此,上述的問題可
轉化為「是什麼決定了整體技術市場價值? 」。本文試著由三個面向,包括「國
際趨勢」、「國內現況」及「社會意向」去分析技術市場價值 。
本文章規劃以歐盟、澳洲及美國近期重要的土水計畫報告及國際期刊重
點趨勢資料來說明「國際趨勢」;以國內土水相關的科研計畫及環境技術驗證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Verification ,ETV)的發展現況來說明「國內現況」,
最後再以產學研意見彙整說明「社會意向」。文中擬以現有資訊進行概括性的
範圍界定,做為進一步研究或研擬相關走向之參考。
認知有用性 認知有用性
整治業者的 技術整體市
業主使用某整 整治業者開發
技術能力 場價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