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物的牛第二定律上面三述可用下列公式表示指的是物所受的外力若物同受到外力作用指的是物所受的合力牛第二定律中力的位牛其定如下牛可使量公斤的物生加速度的力牛牛公斤重皆力的位其算式公斤重牛牛第二定律例公斤的滑在光滑道上受一定力作用由止至速度公尺秒秒滑的平均加速度大小多少受力多大加速度速度化差又根牛第二定律可知日常生活中常的力日常生活中常的力有重力地球物所施之吸引力重力其量值重量量的物其重量物所在之重力加速度重力之反作用力物吸引地球之作用力力簧其端相接之物所施之力日常生活中常的力簧被拉端的力被端力外
第三章物體的運動 預計時數2.5節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上面三點敘述可用下列公式來表示 指的是物體所受的外力,若物體同時受到兩個外力作用時則 指的是物體所受的「合力」。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中力的單位為?牛頓?,其定義如下1牛頓(nt):可使質量1公斤的物體產生 加速度的力稱為1牛頓。 牛頓與公斤重皆為力的單位,其換算關係式為1公斤重=9.8牛頓。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例1:1.5公斤的滑車在光滑軌道上,受一定力作用,由靜止至速度變為8公尺/秒,歷時0.5秒,則(1)滑車的平均加速度大小為多少?(2)受力多大? (1)加速度=速度變化/時間差,a=(8-0)/0.5=16(m/s2)。 (2)又根據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ma,可知F=1.5?16=24(N)。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力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力有 重力:地球對物體所施之吸引力稱為重力,其量值稱為重量。 質量為m的物體其重量為mg,g為物體所在處之重力加速度。 重力之反作用力為物體吸引地球之作用力。 彈力彈簧對與其兩端相接觸之物體所施之力。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力 當彈簧被拉長時,兩端的彈力會內縮。當被壓縮時,兩端彈力會外推。 彈簧兩端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彈力量值與伸長量(或壓縮量)成正比,即其中k稱為彈力常數。 彈簧愈緊彈力常數愈大,反之愈小。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力 例4:右圖中所示的彈簧秤兩端各掛10公斤重的重物,若繩重及各項阻力忽略不計算,則下列敘述,哪些正確?(A)彈簧秤上所顯示的讀數應為10公斤重 (B)繩子在鉛直方向上的拉力為10公斤重 (C)繩子拉物體之力的反作用力是地球吸引物體的力 (D)物體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是鉛直方向上繩子的拉力 (E)繩子拉物體之力與物體所受地球引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答案:(A)(B)(E) (A)彈簧秤兩端懸掛相同質量的物體,故彈簧秤 兩端各受到10 kgw 的力,讀數為10 kgw。(B)鉛直方向上繩子的拉力與物體的重量抵消, 故此力為10 kgw。(C)繩子拉物體之力的反作用力,應為物體拉繩 子的作用力。(D)物體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應為物體吸引地 球的引力。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力 正向力:當兩物體相接觸且互相擠壓時,接觸面處會產生垂直於接觸面且反抗擠壓的作用力,稱為正向力。 擠壓愈嚴重時正向力愈大。 從施力者來觀察,靜摩擦力的方向與受力者滑動傾向的方向相反。 動摩擦力:當接觸面有滑動現象時,兩物 體間的摩擦力。 動摩擦力與正向力成正比,即 稱為動摩擦係數,只與接觸面的性質(材料、粗糙)有關,與接觸面積大小、物體運動的快慢無關。 從施力者來觀察,動摩擦力的方向與受力者滑動的方向相反。 動摩擦力又可分為滑動摩擦力及滾動摩擦力兩種,滾動摩擦力比滑動摩擦力小。 人於路面行走與摩擦力 當人於路面行走時,就是依靠路面的摩擦力來移動,若沒有摩擦力將寸步難移。 球鞋鞋底的溝紋可增加鞋子與地面的摩擦力,因此在溼滑的地面上行走時可以避免滑倒。 摩擦力的應用 摩擦力的應用(一)增加摩擦力的實例 摩擦力的應用(二)減少摩擦力的實例 移動中的車輛或機械常使用滾珠軸承裝置來減少摩擦,這是利用將滑動摩擦轉變為滾動摩擦的方法,以降低轉軸與軸承間的摩擦力。 磁浮列車是使用磁力讓列車漂浮,以減少列車於行駛過程中與鐵軌的摩擦力,增加行車速度,可使磁浮列車的行車速度達到約580公里∕小時。 摩擦力的應用 按此觀看滾珠軸承說明 按此觀看磁浮列車說明 腦力激盪 遊樂場中有一種遊樂器材,首先讓人緊靠於圓筒內壁站立與圓筒一起旋轉。當圓筒轉速夠高時就將地板移開,讓人體會凌空的感覺。當某人於快速旋轉的圓筒中與圓筒壁緊貼而不滑落時,摩擦力會與其體重相同、方向相反。 問題一:這個摩擦力應為靜摩擦力或為動摩擦 力? 摩擦力應為靜摩擦力 問題二:筒面施給人的正向力方向為何? 正向力的方向指向圓心。 N 第三章 / 第二節 * 第三章 / 第二節 * 第三章 / 第二節 * 第三章 / 第二節 * 3-1 3-1 按此觀看圖片 ? ? 1. 1. ? ? End 3-2牛頓運動定律 義大利人伽利略設計了有關慣性的假想實驗,來說明力與物體運動的關係。 伽利略有關慣性的假想實驗 按此觀看動畫 伽利略慣性實驗的結論 觀察的現象: 物體沿斜面下降,速度會漸增;當物體沿斜面上升時,速度會漸減。 物體由光滑斜曲面滑下,應可達到另一斜曲面等高處才停止。 所得的結論: 物體若沒有外界阻止或制止作用,其運動速度保持不變。 日常生活中因為有摩擦的阻止影響,以致於水平運動的物體最後是會停止的。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牛頓由伽利略慣性實驗進一步分析得 當物體不受外力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