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灵胎《慎疾刍言》急难重症学术思想剖析.pdfVIP

徐灵胎《慎疾刍言》急难重症学术思想剖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中医急症 2008年 11月第 l7卷第 11期 JETCM.Nov.2008,Vo1.17,No.11 - 1591 · · 医 籍 研 习 · 徐灵胎 慎《疾刍言》急难重症学术思想剖析 沈思钰 张永文 董晓蕾 赵凌杰 蔡 辉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4—745X(2008)11—1591~02 【摘要】 慎《疾刍言》为清代名医徐灵胎晚年所著,计有论文十九篇。徐氏针对当时医界流弊,痛下针砭,以期 医家谨慎治疗。本文在简介该书的基础上,剖析其有关中风等急难重症 、因人制宜及治法方药等学术思想。 【关键词】徐灵胎 慎《疾刍言》 急难重症 因人制宜 治法方药 慎《疾刍言》一卷,清徐灵胎著。灵胎,初名大椿 ,更名大业, 风火之嗽也。又嗽药中多用桔梗,桔梗升提,甘桔汤中用之以载 晚号洄溪老人,江苏吴江人。徐氏是清代雍正、乾隆时著名医家, 甘草上行,治少阴之喉痛,与治嗽宜清降之法非宜,服者往往令 “喜舞枪夺槊,有不可一世之概,晚益放达,自题墓门云:满山灵 人气逆痰升不得着枕。故凡用药当深知其性而屡试屡验,方可对 草仙人药,一径青松处士坟”,临证尤精内科急难重症,生平著作 病施治 。 颇丰,此外尚有 难《经经释》、《医学源流论》、神《农本草经百种 徐氏论吐血,认为 “因伤风咳嗽而起者,十之七八;因虚劳伤 录》、《医贯砭》、伤《寒论类方》、兰《台轨范》等书,还评注了陈实 损而起者 ,十之一二”。而 “医者概以熟地、人参、麦冬、五味等滋 功 外《科正宗》、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等书。其在所著及评注诸 补酸敛之药,将风火痰瘀俱收拾肺管,令其咳嗽不止,元气震动, 书中,有不少精辟之论,对后学者均有启迪和参考价值。本文在 津液化痰……几风寒补住,必成痨病”。因此,提出吐血而嗽者, 简介该书的基础上,剖析其有关中风等内伤杂病 、因人制宜及治 当清肺降气,略进补阴之品;其不嗽者,乃喉中之络破,故血从络 法方药等学术思想。 出,临证当只取补络之药以填损处, 自可除根,即不服药,亦能 自愈。 1 《慎疾刍言》简介及述评 本书系徐氏晚年所著计有论文十九篇,包括补剂、用药、中 徐氏论痢疾,认为 “痢有数种,误治则生死立判”。提出若伤 寒传人阴经,下痢清谷,脉微厥冷,此为纯阴之危症,非参、附、干 风、咳嗽、吐血 、中暑、痢疾 、阴证、老人、妇人、小儿、外科、制剂、 姜不治。若夏秋之月,暑邪入腑,脓血无度,此名滞下,乃 “全属暑 煎药服药法、延医、秘方、诡诞和宗传等。鉴于当时某些医师学技 不精而多偏见,流毒颇广,致病家深受其害,徐氏在改书中对此 热之毒,蒸肠烂胃,与阴寒之痢判若水火,……当以黄芩汤为主 而因症加减,此千古不易之法”。如为 “暑毒热痢,俱用附、桂、姜、 痛下针砭,并苦 口婆心,告诫后人。诚如陆九芝对该书所评:着重 剖析医界流弊,以期医家谨慎治疗。 茸,始则 目赤,舌焦,号痛欲绝,其色或变如豆汁,或如败肝,热深 厥深,手足逆冷,不知其为热厥,反信为真寒,益加桂、附,以致胃 本书虽为短篇小作,但饱蘸徐氏多年心血,也闪烁着中医理 论和临床经验的光辉。其中,有对误用补剂之危害以及中风等某 , 烂肠裂”。 些内科杂病误治的论述;有对老人、妇人、小儿以及外科病症治 3 因人制宜 的介绍:还有对求医者提出了简明切实的要求。本书首刊于清道 徐 氏认为诊病当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和生活习惯等 光 18年 (1838),为蔡氏涵虚阁刊本,但流传不广。嗣后于道光 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这与中医学因人制宜的方针 28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