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年第五期 音《乐创作》
古琴 “中州琴派略考
陈莉娜
摘 要:中州琴学源远流长,却很少受到学界关注;自先秦始,中州琴学一直影响深远并得到到一脉庚续的传承;从宋
代成玉涧到元代吴澄于、明代张进朝到清代王善、李郊、崔应阶、王坦等的琴论可知,自宋代至清代以来,中州琴派追求质
朴刚劲,高古端严,宽宏苍老的传统得到了一如既往地固守,中州琴派古琴谱也获得了较好的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得
以保持文脉不断。
关键词:中州古琴;艺术风格;琴论琴谱;传承影响
王耀华教授曾就中国传统音乐学 “如何为”这一问题, 位,使中州古琴进入繁荣期。著名宫廷琴师朱文济及弟子名
提出了 “人陈、场、娜乐、文、器、语” 【1】六个应当特别 满宋代琴坛,弟子慧 日大师夷中、再传弟子知白和义海琴艺
关注的方面。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对其一贯坚持 “在文化脉络 超群,倍受当世文人称赞。沈括 《梦溪笔谈》赞日:“海之
中的音乐研究”的进一步总结,是以 “言之有物 ”的学术态 艺不在于声,其意韵萧然,得于声外,此众人所不及也”。
度面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实际的。笔者以为这种关注方法 著名的则全和尚就是义海的弟子,则全的弟子、宋徽宗时钱
对认识中州琴派的历史也是有效的。 塘僧照旷所弹奏的 《广陵散》以 “音节殊妙”而著称。
一 、 中州琴派问题的提出 三、中州琴派的盛衰
自唐朝起,琴学流派就已见于著录。宋代朱长文 《琴 虽有琴家提出唐中期即有 “中州派、吴派、蜀派、岭南
史》载隋唐赵耶利所述:“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 派、齐鲁派”之说。至清代末期演化出数十个流派,分流杂
延,有国士之风。蜀声躁急,若激浪奔雷,亦一时之俊。”[2] 呈、各显其能。0学者多认为北派的兴盛当在赵宋一代。
([宋】朱长文,1987:45)可知,早在唐代,不同风格的琴 明代蒋克谦 琴《书大全》引宋人成玉涧 琴《论》语:“有
乐演奏已为人察觉。此时琴乐风格已经以地域划分,以琴家 京师、两浙、江西,能琴者极多,然指法各有不同。京师过
为代表,是 目前所知最早论及琴派的。 于刚劲,江南失于轻浮,惟两浙质而不野,文而不史。”[3]
综观古今琴学文献,古琴流派与社团研究可谓其重要一 ([明】蒋克谦 1590,1980:83)说明至少在赵宋一代 “京师”
环,然而对中州琴派的研究非常薄弱,如中央音乐学院2007 派作为北派的代表,其风格刚劲、质朴已经具备流派的特点,
年度重大招标课题 《中国古琴音乐文化》子课题 《古琴音乐 是中州琴派风格形成的滥觞0。元代吴澄于 《赠琴士李天和》
流派与社团研究》分别对于浙派、广陵派、虞山派、蜀派、 序中日:“以今三操:北操稍近于质;江操衰世之音也;浙
浦城派、岭南派、九嶷派、诸城派、梅庵派各流派的艺术风 操兴于宋,仅十有四传之际,裱丽切促,里耳无不喜。”(杨
格、琴家琴人、琴谱、琴 曲、艺术风格与师承体系展开了研 荫浏.1981:377)可见,正统文人早期奉质而不野的审美风
究,唯独没有涉及到中』、H派。其实先秦以降中州琴学一直影 格为正宗,有宋一代中州琴派因过于刚劲而稍逊两浙一筹。
响深远并得到到一脉庚续的传承。 人们虽然常感喟 “崖山之后无中国”,但从以上文献看到,
二、中州琴派的先声 即使在五胡乱华,晋室南渡,中国古琴文化都未有过断层,
作为华夏文明的中心,中州琴学源远流长。早在先秦 甚至到了元代,古琴北派古朴苍劲之美得以续传,南北流派
时期,卫国人已经在楚丘 (今河南濮阳西南)高歌 “椅桐梓 风格差异并未大变。
漆,爰伐琴瑟”(《诗经 ·国风 ·郦风》)。河南兰考至今仍 有人认为明代中州琴学有所沉寂。明代刘珠 丝《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