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生物农药研究中心[ 070512 ], 共6页 承担单位:福建省农科院生物 .doc

编号:生物农药研究中心[ 070512 ], 共6页 承担单位:福建省农科院生物 .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编号:生物农药研究中心[ 070512 ], 共6页 承担单位:福建省农科院生物

编号:[ 070512 ], 共页 承担单位:福建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课题负责: 子课题名: 子课题号: 子课题人: 子项目名: 试验项目: 青枯菌伴生现象的初步研究 试验人员: 肖荣凤、唐秋榕、朱育菁 试验负责: 刘波、肖荣凤 报告日期: 2007-05-12 计数月份: 1月份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生物农药研究中心 电话: 0591 传真: 0591 1.试验目的 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是引起细菌性青枯病的毁灭性土传病害可危害种植物,造成农林业生产巨大经济损失。青枯菌在寄主范围、地理分布、致病特征、流行特征、种下分化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具有明显的多态性。青枯菌存在着复杂的分化现象,菌落形态存在不同的分化现象。发现青枯菌 2.试验方法 2.1 供试菌株:青枯菌标准菌株GM1000(福大惠赠)及研究室保存的3个纯化后的番茄上分离的强菌株,菌株编号1100、1115和1118。 培养基:TTC固体培养基 主要仪器:JEM-100CXII/S透射电子显微镜 2.2方法 ℃培养60 h取出观察并统计纯落数,并按菌落不同弱化指数进行单菌落保存。 3.试验结果 图1 GM1000标准菌株透射电镜的菌体形态(10000倍) 正常青枯菌形态(实线所示);疑是伴生菌(虚线所示) 图2 菌株编号1100透射电镜的菌体形态(10000倍) 正常青枯菌形态(实线所示);疑是伴生菌(虚线所示) 图3 菌株编号1115透射电镜的菌体形态(10000倍) 正常的青枯菌形态(实线所示) 图4 菌株编号1118透射电镜的菌体形态(10000倍) 正常的青枯菌形态(实线所示) 3.2青枯菌原始菌株的超声波分离纯化分析 3.2.1超声波处理对菌体数的变化影响 超声波处理前后菌体变化的比值分析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菌体经超声波处理后菌体数量会略有减少,减少量约为16%-38%之间。 表1超声波处理与未经超声波处理的菌体变化的比值 菌株编号 超声波处理/未经超声波处理的菌体比值 GM1000 0.84 1100 0.81 1115 0.62 1118 0.75 3.2.1超声波处理前后菌体在TTC平板上分离纯化表现 试验结果见图5-12。超声波处理前后菌体在TTC平板上分离纯化结果表明,标准菌株GM1000、菌株编号1115和1118这3个菌株均获得了较纯的强菌落形态,仅表现在弱化指数的差异上。而菌株编号1100菌株超声波处理前后菌体在TTC平板上均出现两种差异较大的菌落形态(图7和8),一种为实线箭头所示的强菌株,一种为虚线箭头所示的弱菌株,说明菌体形态发生了生理分化现象。 图5 标准菌株GM1000 未经超声波处理 左:(平板正面) ; 右:平板背面 图6 标准菌株GM1000 经超声波处理 左(平板正面) ; 右 平板背面 图7 菌株编号1100 未经超声波处理 左:(平板正面) ; 右:平板背面 图8 菌株编号1100 经超声波处理 左:(平板正面) ; 右:平板背面 图9 菌株编号1115 未经超声波处理 左:(平板正面) ; 右:平板背面 图10 菌株编号1115 经超声波处理 左:(平板正面) ; 右:平板背面 图11 菌株编号1118 未经超声波处理 左:(平板正面) ; 右:平板背面 图12 菌株编号1118 经超声波处理 左:(平板正面) ; 右:平板背面 4. 试验结论 参考文献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