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习惯说〉结构分析
議論文文本分析──以〈習慣說〉為例 李函議論文概說
(一)要素
論點 論據 論證 文章的中心思想,直陳作者的看法、識見 證明論點的合理性,所運用的事物 運用論據証明論點的方法
(二)類別──從事物與理的關係言之
類別 說明 篇章 援例說理 以直接說理為主,事件僅為佐證與烘托之用,核心論點並非由事件而來 〈勤訓〉
〈為學一首示子姪〉 藉事說理 因「事」而發「議」,因「事」而窮「理」 〈音樂家與職籃巨星〉
〈習慣說〉 藉物說理 以「物」為基點,從「物」的特質推衍至人生道理 〈愛蓮說〉 二、〈習慣說〉文本重點與文意梳理
文本內容 重點 文意梳理 第一段
1.(劉)蓉少時,讀書(於)養晦堂之(×)西偏一室。
2.(劉蓉)俛而讀(書),仰而思(書中的道理);(劉蓉)思而弗得(書中的道理),輒起(身),繞室以(而)旋。
3.室有窪徑尺,(窪洞)浸淫日廣,(劉蓉)每履之(窪地),足苦躓焉(×);
4.既久而(劉蓉)遂安之(窪地)。 (一)故事背景
1.人物:劉蓉
2.時間:年少時
3.地點:養晦堂西偏一室
4.從事的活動:讀書
(二)故事發展
1.人物
(1)動作:或俛讀仰思知識,或繞室旋走,探索義理
(2)態度:勤勉力學,學思並重
,能窮究學問
2.空間
(1)漥地範圍:徑尺
(2)漥地狀態:浸淫日廣
3.人物與空間的關係
(1)初始:足苦躓焉(不習慣)
(2)結果:既久而遂安之(習慣)
(3)人物心情:苦→安
4.改變的關鍵:時間 (一)讀句子
1.切句子(請以 / 表示)
2.依上下文,補上省略部份(主語、介詞、受詞)
3.還原代詞「之」
4.解釋難詞
5.判斷虛詞「而」「以」的作用
(二)歸納各句重點
句子
重點
1
劉蓉讀書
2
劉蓉讀書情形
3
劉蓉不習慣漸大的窪地
4
劉蓉習慣窪地
(三)摘要重點
劉蓉逐漸習慣書房窪地 第二段
一日,父來(於)室中,顧(徑尺之窪)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治)天下國家為(呢)?」(蓉父)命童子取土平之(窪地)。
(三)故事轉折
1.關鍵人物:父親
(1)動作:來室
(2)表情:顧而笑
(3)評論: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國家為?
(4)處理方式:命童子取土平之
2.態度
(1)積極
(2)不忽略小事
(3)讀書目的為治天下國家 (一)讀句子
1.請補上主語、介詞,還原倒裝
2.認識文言句式──何以……為
(二)摘要重點
1.父親命童子填平窪地
第三段
後蓉履〈於〉其〈窪地〉地,〈劉蓉〉蹴然以〈而〉驚,如土忽隆起者;
〈劉蓉〉俯視地,〈窪地〉坦然則既〈填〉平矣。已而復然〈如此〉;
又〈劉蓉〉久而後安之〈平地〉。 (四)故事結果
1.空間
(1)窪地填平
2.人物
(1)反應:土隆起→坦然既平
(2)心情:蹴然以驚→久而安
3.事實
(1)土未隆起
(2)認知與事實有差異
4.改變的關鍵:時間 (一)讀句子
1.切句子
2.補主語、介詞
3.還原代詞
4.判斷虛詞「以」的作用
(二)摘要重點
逐漸習慣填平後的地面 第四段
噫!習之〈×〉中人甚矣哉!
足履〈於〉平地,不與窪適也〈不適窪〉;及其〈時間〉久,而窪者若平(地)。
至使久而即乎(於)其(原來的)故(平地),則反窒焉〈×〉而不寧。
故君子之(於)學貴(於)慎始。
(五)故事啟示
1.事的脈絡
不適窪(不習慣窪地)→久而窪者若平(習慣窪地)→久而即乎其故,則反窒不寧(不習慣填平後的窪地)
2.理的層次
(1)感歎習慣影響人甚鉅
(2)再次申說(不習慣→習慣→不習慣)
(3)拈出論點:學貴慎始
3.事與理的關係
(1)以事(具體)說理(抽象)
(2)事與理的對應路徑並非直接 (一)讀句子
1.切句子
2.補主語、介詞、受詞
3.還原代詞、倒裝
4.判斷助詞
(二)摘要重點
1.習之中人甚矣
2.學貴慎始 三、文本探究
(一)找出事的脈絡
1.請說一說這篇文章發生了什麼「事」?
2.請以背景發展轉折結果的順序說明。
背景 發展 轉折 結果 劉蓉讀書 劉蓉逐漸習慣書房窪地 父親命童子填平窪地 劉蓉逐漸習慣填平後的地面
(二)比較一、三段的異同
1找比較項目的方法─從求同與析異入手
2.確定比較的範圍、對象、改變的關鍵點
3.要與事件的原因經過結果相關
4.選汰項目後,以表格彙整
(三)剖析「理」的核心
1.請分出第四段的語意層次。
2.「噫!習之中人甚矣哉!」這一句的重點是什麼?是什麼語氣?
3.「足履平地,不與窪適也;及其久,而窪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則反窒焉而不寧。」這一部份與一、三段有什麼關係?寫作時這樣的說明有什麼作用?
4.「君子之學貴慎始」這個道理與前面的「事」有什麼關係?
【附件】一三段比較表
段落 書房環境 作者的反應
作者適應的歷程 作者改變的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级化学检验员技能鉴定考试题附答案.doc VIP
- SY∕T 6671-2017 石油设施电气设备场所ⅰ级0区、1区和2区的分类(2-2).pdf
- 2019年澳门四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pdf
- 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与倍数的知识点.docx VIP
- 会展管理综合技能考核(二)实践性考核工作报告.doc VIP
- 2025高二政治开学第一课《政好有你 再创佳绩》.pptx
-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全国新课标卷).pdf VIP
- 创伤急救(151页)医学课件.ppt
- 公司(第一级)安全教育记录GDAQ20503.xls VIP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寒假数学计算题每日一练及答案(共20天).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