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的重要性.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從大學通識教育看高中的生命教育~ 講師:張哲民 輔仁大學進修部導師,聖約翰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前言 對象:高中老師(所以要思考大挑戰) 假設情形: 無聊的制式演講?快快結束回家。 生命教育不能幫助考試、升學,不重要的課。 策略: 講師要帥、講笑話? 從個人經驗開始、觀察、分析、辯證、邀請約抉擇 方法: 教育理念 個人經驗回顧(我的大學通識課) 教育的型態與內涵 通識教育與全人教育 倫理與信仰 高中全人教育 結論 一、我/你是誰? 今天在場的對象是誰?老師還是高中生? 你是哪一種老師? 狼師:沒有理想與熱忱,只有虛偽與圖謀私利。→自己帶頭違法、甚至違背倫理道德。 涼師:曾有理想與熱誠,但慢慢的被磨成只是混口飯吃的教書匠。→把持權威、灌輸知識、死守律令。 良師:師生仍有分際,但教學相長,增長「知識」(knowledge)。→術業有專攻。 啟蒙師:師生在生命共同體中,互為師生,追尋「智慧」(wisdom)。→聞道有先後。 你是哪一種老師,常取決於你自己的學生經驗。 二、經驗回想 回想自己的大學經驗 有幾種老師: 研究型:滿肚子學問與創見,但表達能力有待進步→三板教授 課堂型:表達能力很好,但不一定研究出眾→九官鳥教授 多功能型:搞研究、接案子、上課演講不斷、專業技能卓越、人際關係佳、職場經驗豐富→我很忙教授 很可惜:沒學問、沒創見、上課混→叫獸 有幾種課程: 專業:本科知識、技能 選修:依本科專業相關補強 通識:語文、社會、人文、藝術、自然、科技、哲學、倫理、宗教 三、發生了什麼? 你如何看待大學「通識教育」? 你的經驗? 營養學分?只要有點名、交作業、來考試,就一定過? 故事分享:「通識課程中學生的兩種期望與矛盾」 學生期望什麼樣的老師,暗示著他期待著什麼樣的教育內涵。 問題延伸:「為什麼要念大學/受教育?」 提示:「大學」是否等於「職業訓練所」? 四、現況分析 教育的型態: 黨化、統治、同化教育:權威、懲罰、律法、排外、他律 資本、唯物、科學的理性教育:理性、人權、實證、實用、自律 全人教育:理性/非理性、反思、倫理、精神價值、終極意義的渴望 共識: 「教育」(education)≠「訓練」( to train) 「教育」包含「教養」(cultivation) 教育的內涵: 工匠人:著重生存技術(Survival) 知識人:提高識字率(Knowledge) 文化人:具有反省批判、創造與欣賞能力(Culture) 宗教人:體悟自身有限性並對無限保有開放性(Religion) 五、通識教育的目的與危機 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 對於分科教育的抗議,反對使人成為國家生產工具,反對多元卻無整合的價值離散。 但是,理性主義與科學主義作為現代教育不可否認的精神特質(人本教育)。文化人的教育意識與成果已在通識教育中開花結果,但關於人的靈性層次,仍是禁忌(宗教教育)。 危機: 「理性至上論」與「人類自我中心主義」,忽略人性中的非理性層面(潛意識、陰暗面)與有限性。 價值或文化多元主義變成相對主義甚至虛無主義。(後現代社會特徵) 一切要求「合理化」的 要求本身,其動機是「不合理」的。這暗示著人類對「終極意義」的「永恆渴望」。而這一行為的表現大量出現在宗教活動中,但這在現代教育(特別是技職教育)中備受忽略。 六、靈性需求 六、全人教育的理念與實踐 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 ) Holi-ness:神聖 Integration:整合(完整性的人) 身(body, physic) 心(mind, psyche) 靈(soul, spiritual) 小故事:「自動販賣機醫師的警訊」 正視靈性層面的需求,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大挑戰,即:承認人本主義中理性至上與科學主義的限度與失敗。我們是否有足夠的勇氣,為一個無法實證、看不到、摸不到的價值信仰而奮戰?這是一個永恆的生命追尋。 七、倫理的發生 在具有超越性的整體人觀上,我們才能談論真正的「倫理」發生: 思考:人與動物之不同,在於? 工具技術的發明? 抽象語言的使用? 社會文化的建構? 命運與自由?(反抗) 例子:「螞蟻的階級命運」 倫理不能只訴諸個人良心(良心會被刻意泯滅),也不是法律的外在要求(害怕懲罰,期待獎賞),而是有時為了超越性某種精神價值,自願並毫無所求的犧牲自我的利益。 八、宗教教育 宗教教育就是要面對這一永恆意義的追尋以及其表現型態。重點不是「某一個宗教是什麼?」而是:「為什麼人類用這樣的行為模式,展現對於終極意義的關懷?」這可使我們跳脫各宗教背後的文化意識型態,發現每一宗教所追尋的信仰與各自所屬的文化之間的辯證關係。 任何一種關切終極意義的行為,都是廣義的宗教,因此社會人文主義或科學本身,在這個層次上都

文档评论(0)

dfhy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