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看“右文说”
我看“右文说”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汉语言文学2班 201230010226吴宇轩 27徐钰 29曾星宇 30张书芳 “右文说”简介 “右文说”简介 文字学上一种认为形声字声符有表义作用,并从声符探求字义的学说。又因为形声字的声符大都在字的右边,因而被称为右文说。支持右文说的学者有王圣美、王安石。此说最早由宋人王圣美提出。 王圣美治字学,演其义为右文。古之字,皆从左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如戋(jiàn),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è)之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也。 ——沈括《梦溪笔谈》 王力“同源字论”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对“右文说”曾多次提出批评。他在《中国语言学的继承和发展》一文中说:“凡按右文讲得通的,若不是追加意符的形声字,就是同一词族的字,并不是存在着那么一个造字原则,用声符来表示意义。” 不久,在《中国语言学史·第五节》中,他又指出:“声训时中国后代的语言学既产生不良的影响,又产生良好的影响。不良的影响的结果成为“右文说”。这是认为谐声偏旁兼有意义……” 王力先生在《同源字典》里说“凡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的字,叫同源字。” “同源字,常常是以某一概念为中心,而以语音的细微差别(或同音),表示相近或相关的几个概念。”例如: “右文说”之学术背景 1.许慎《说文解字》对声符示源功能的研究、亦声字 2.杨泉《物理论》对同源字的研究 3.宋代学术发展的繁荣 一、 许慎《说文解字》对声符示源功能的研究、亦声字 《说文》立五百四十部首,据形系联,“分别部居,不相杂厕”。可是,其中有三个部首没有依形收字。譬如“拘、苟、钩”三字,按照全书体例,应该分别归入手部、竹部、金部,而许氏却为此三字单立句部,因为这三个字都有钩曲的意思,都从“句”得声。 《说文》中的大量亦声字其实也给“右文说”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二、杨泉《物理论》对同源字的研究 以前的学者一般认为“右文说”滥觞于晋杨泉《物理论》:“在金石曰坚,在草木曰紧,在人曰贤。”这个见解还是对的。杨泉《物理论》是最早把一组同声符的形声字放在一起加以考察的,打破了之前声训两两相对的训释方式给系源工作带来的局限性。所以,杨泉《物理论》虽然没有对声符表义的情况进行理论上的总结,但却为宋人的“右文说”的创立提供了最直接的依据,宋人要做的,只是把《物理论》的这一观点稍为加工归纳成文即可。 三、宋代学术发展的繁荣 宋代统治者对语言文字的重视,是“右文说”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外部环境。宋代喜好标新立异、不囿前说的学术风气。正是由于学术风气的影响,宋人才有胆识反对“古之字书皆从左文”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右文”理论。 右文说VS同源字说 右文说 仑《集韵》:“叙也。” 有秩序。 沦 水的运动成纹理。《说文》:“水波也。” 伦 人与人之间一定的关系。《韵会》:“常也。” 论 意见有条理。《说文》:“议也。” 轮 辐的排列有一定次序。《说文》:“有辐曰轮。” 抡 按次序选择。《说文》:“择也。” 同源字说 辩证看待“右文说” 1.“右文说”的价值 2.“右文说的局限性 “右文说”的价值 1. 从“右文说”自身的理论来说,它最大的功绩在 于把形声字“声中兼义”的现象从理论上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发前人所未发。 2.“右文说”上承声训,下启“音近义通”说,在文字训诂学史上具有枢纽作用。 “右文说”综合一组声符相同的形声字,突破了声训两两相对的模式,扩大了同源词系联的规模,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遏止了声训在探讨同源词时失之过滥的弊病。 “右文说”同声训一道从不同角度给“音近义通”说的建立提供了合理成分。 3. 从现实意义来说,“右文说”是我们判定同源词时一个重要的并且可靠的辅助手段。“长(长短)、长(生长)、张、帐、胀、涨、掌、丈”,这组同源词里除了“掌”、“丈”之外,其余的字在字形上都与“长”有关。 4. 不泥古、不盲从古人,在有根有据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的学术精神为后代学者,特别是语言文字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右文说”的局限 把声符表义的情况看得过于简单。 一刀切地把所有形声字的声符都归为“右文”, 即认为声符皆表义。 三、从运用“右文说”系联同源词的角度来说,“右文说”又有两大局限。 一、把声符表义的情况看得过于简单 形声字声符表义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是同一声符表示同一意义。并 “骈”、“饼”,“併”,皆以“并”为义,即以“合并”为义。 二是同一声符表示不同意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