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找寻南洋
踏上父亲的第二故乡-南洋
陈达娅
无意中,一本《再会吧南洋》小书让家乡的人知道了我。而我,却因寻觅乡音、乡土、乡情走进了我美丽的家乡—地处海南岛东岸的万泉河畔的琼海。所有的一切源于父亲的足迹。而我又是那样的执著。
从地理位置,我了解南洋所属;从华人华侨史,我认识了南洋的过去;从父亲和他们那个特殊的群体,我对南洋有着不一般的情结、情愫!多少次,自我发问,何时能够寻得父亲南洋的足迹?终于,机会来了,琼海市作家协会向我伸出热情之手,邀我参加“中国海南岛琼海作家协会访问新加坡马来西亚代表团”一同前往新马出访。
日常的日子里再一次有了期待,倒计时的算计着我起程的时刻。2008年11月26日早晨,我与琼海作协代表团的全体团员在深圳汇合了。代表团途经香港,经三小时的飞行旅途,到达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
虽是黄昏,天空还不时的飘落阵阵细雨,厚厚的云层仍挡不住吉隆坡著名建筑物水上清真寺的绚丽多彩,其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使我有了身处异国的感觉。旧时的南洋其容貌会是怎样?在我整理华侨机工史料时,知道为数不少的华侨机工当年的侨居地就在吉隆坡。夜晚,我来当地人称“妈妈挡”的热闹夜市找一张桌子坐下,要了一杯醇香的咖啡,喝上一口,真香!这醇香的咖啡随着我浓厚的地缘之情缓缓地向我周身弥漫。阿!多年来的愿望,这不仅仅是我的,更有那么些留在滇缅路上的华侨机工,他们的遗愿、他们的向往,忘不了的第二故乡—南洋。邻桌有喧闹的、有细语的------我很惬意地靠在坐椅上,望天、观景,看人。脑子里想象着那些华侨机工当年夜晚的生活会是怎样?时过境迁,也许不会是现在这番景象。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他们每天都要喝上一杯醇咖啡,不是在早晨就在晚上。
吉隆坡夜晚的风,好是凉爽。
第二天上午在市里停留参观,下午启程前往马六甲。
属马来西亚十三个州之一的马六甲州,是马来西亚著名的文化古城。因其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马六甲海峡而闻名于世。而我认识马六甲仍然是在南侨机工的档案里。马六甲是一文化古城,就其建筑物,其传奇的故事很多。但拉住我视线较长时间的是在离城几公里处三宝山的华人墓葬群。此地已有墓群一万二千余座,是从明清时候就留下来的。是中国以外最大的华人墓葬群。看着一座座紧挨着的,密如网状的墓葬群,心中忽生一份凄凉。想当初这些华人先辈背井离乡,远渡南洋,最终却客死异乡!这是何等的无奈阿!据说,每一墓碑上都要刻有墓穴人原籍,这是南洋华人认为很重要的,我想这是他们对家乡无限的守望。
由于时间的匆忙,我带着一些遗憾离开马来西亚。因许多的华侨机工分别来自不同的州,槟城、太平、霹雳等,尤其是在槟城,复员回去的华侨机工王冠时,八十年代还与父亲有过通信,而我呢在那些历史档案中多次与他“对话”。好想知道一点他现在的消息阿。
我想,马来西亚,我还会再来的。
从马来西亚出关,驶过第二大道大桥,到达新加坡。
在驶往酒店的途中,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魔天大厦不停的从眼前闪过,明显的看到,新加坡的建筑物要密集得多。但整个城市绿树成荫,花园遍布。
在新加坡城市展览馆。这是一个充分运用现代电子技术而布展的城市展馆。全馆分三层。分别不同地展出了新加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令我止步不移的是“旧屋与建筑遗产保留的探访”。我一遍遍的在电子屏上触摸,一幅幅旧时新加坡的城市容貌不停的呈现在屏幕上。好希望在我的手指下能跳出我迫切想看到当年华人的居住区,其旧屋、旧貌或许能把我带回那已逝的时光,远去的南洋。
旧的留在梦里,新的使人惊叹!
11月30日上午,代表团一行得到新加坡文艺协会的热忱欢迎。在双方作家的座谈会上,当我听到新加坡文艺协会骆明会长就华文文学接力棒的传递时,我有感而发。对我而言,作家、实在是自愧不如,文学、实在是喜爱。自我踏上了对父辈的寻根之旅后,父亲对家乡的那份情结我得以传承。同时,我寻到了血脉之根、情感之源。对于侨居海外的华人,上一辈人,对中华文化有很深的认同感,而对新生代华人,就浅一些。在哲学领域里,“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一永恒的命题”。我想,所需的是找寻“我从哪里来的?”这种血脉到文脉的追溯。
下午,我以南洋华侨机工云南联谊会秘书长的身份到新加坡怡和轩俱乐部拜访。成立于1895年的新加坡怡和轩俱乐部,在新加坡华人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与地位。早期怡和轩无论是接待孙中山、还是帮助反清失败而南到新加坡的革命志士等,怡和轩积极相助。特别在抗战时期,怡和轩是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的总部。1939年,分九批回国的南洋华侨机工就是积极响应南侨总会发出的号召,踊跃报名,回国支援抗战,服务于滇缅路上。当时从南洋各地赶到新加坡的华侨机工就住在怡和轩对面的同济医院内。每一批华侨机工出发前着统一着装,到怡和轩集中,接受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先生的接见。怡和轩、南侨总会,与三千多名华侨机工有着深深的历史渊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