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炮制制毒性
中药炮制的发展和基本理论 任务一 中药炮制技术概述 任务引入 一、中药炮制的基本概念 中药炮制,又称“炮炙”、“修治”、“修制”、“修事”; 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和药物本身的性质,为适应临床用药和调剂、制剂的需求,对药物进行的一系列加工处理方法。 中药炮制技术 中药炮制技术的任务 1、探讨炮制原理 2、改进炮制工艺 3、完善饮片质量标准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 -- “药食同源” 《通鉴外记》中有:“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尝一日而遇七十毒” ------“神农尝百草” 的传说 “火” -----“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礼记》) “炮炙”,就是指用火加工处理药材的方法。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二)中药炮制的形成和发展 1、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 (1)春秋战国时期 《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书,书中记述的炮制方法有炮、炙、燔、煅、细切、熬、酒醋渍等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专著 ,记载的半夏秫米汤中有“治半夏”; “燔发” —血余炭 “口父咀”即是当时的饮片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2)秦汉时期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3)魏晋南北朝 我国的第一部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南北朝刘宋时代 雷敩 晋代医药学家葛洪的著作《肘后备急方》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2、中药炮制技术的丰富和快速发展时期 (1)隋唐时期 《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 唐代孙思邈编著的《备急千金要方》 (2)宋代 唐慎微编撰的《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太平惠民合剂局方》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3、中药炮制理论的总结和形成期 (1)金元时期--元代王好古在《汤液本草》 金代李东垣的《用药法象》;张元素所著《珍珠囊》 ;元代葛可久《十药神书》 (2)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荃》 《本草纲目》 第二部炮制专著,缪希雍的《炮炙大法》 (3)清代--炮制品种和技术进一步扩大应用时期 ; 我国第三部炮制专著—张仲岩的《修事指南》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4、中药炮制的继承、振兴和发展时期 炮制专著相继出版,如《中药炮制经验集成》、《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 1963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起,开始收载中药炮制品,并在附录中设有“中药炮制通则” 2006年,“中药炮制技术”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任务二 中药炮制的目的 任务引入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同仁堂的制药原则 “采办务真,修制务精” --杭州胡庆余堂的古训 “火兼文武调元手,药辨君臣济世心” ---广州老字号陈李济 的楹联 中药炮制的目的 中药来源广泛,成分复杂,往往一种中药含有多种成分,其作用是综合性的,各成分之间既有协同作用,又有拮抗作用。经过炮制操作,由于加热,水浸以及辅料的处理,成分的质和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研究其变化前后的药效关系,对探讨炮制作用和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中药炮制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一种中药可以有多种制法,一种制法可以有多种目的,这些目的和方法,既有主次之分,又有密切的联系,归纳起来,可以有以下方面。 中药炮制的目的 中药炮制的目的 2.辅料拮抗去毒(常与加热相结合使用) 常用辅料有:白矾,生姜,石灰水,米醋,大米等。甘遂,斑蝥,天南星等药物各有相应的辅料应用。 3.转化毒性成分 经常使用加热,或加热与辅料炮制相结合的方法。 如马钱子,川乌,草乌等。 中药炮制的目的 (二)消除副作用 1.消除不利于治疗的副作用 如:柏子仁可润肠通便 心神不宁兼便秘者,为治疗作用,生用。 心神不宁非便秘者,为副作用,应制霜用。 2.不利于服用的副作用 如厚朴刺激咽喉,鹅不食草刺激胃肠,均应炮制后使用。 中药炮制的目的 二、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中药的性味偏盛会产生不良影响,如: 过寒伤阳,过热伤阴,过辛耗气,过甘生湿,过酸损齿,过苦伤胃,过咸生痰等。 1.改变性能 生首乌:苦平兼发散,解毒消肿,润肠通便,截疟。 制首乌:甘温,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 2.缓和性能 如桂枝,枳壳,马兜铃等,经辅料或加热炮制后均能使药性缓和。 中药炮制的目的 三、增强药物疗效 (一) 增效机理 热处理:药物细胞组织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 辅料处理:可产生助溶,解吸附的作用。 (二)增效途径 1.增加煎出,提高疗效 种子类药物:如牛蒡子,决明子等。 矿物类药物:如磁石,自然铜等。 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