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百代行秦制 -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doc

百代行秦制 -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百代行秦制 -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百代行秦制,秦制自晋来 ——以汉简《孙子·吴问》所见农业经济制度及其影响为例 非首发 苏成爱 (安徽财经大学 历史文化研究所,安徽 蚌埠233030) 【摘 要】我国古代秦代以后的制度多袭秦制,而秦制则多袭晋制。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佚篇《吴问》是弥足珍贵的农业经济史研究资料,其内容当视为较为可信的实录而不是子虚乌有的虚构,所记晋国以“畛”制为代表的田制以及“伍税”(税率50%)和“无税”(税率0%)为代表的税制,皆前有所因,后有承袭,并非向壁虚造,且影响非常深远。 【关键词】《吴问》;真伪;田制;税制;影响;考证 1776年。这其实还是比较合适的。襄公二十六年(前547)《左传》云:“虽楚有材,晋实用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楚才晋用”。春秋时代的晋国任人唯贤,敢于大胆使用来自楚国等其他国家的人才,这与其他诸侯国任人唯亲、重用与国君血缘关系较近的宗族迥然有异。后来晋国一分为三,全晋变成三晋,三晋皆重用其宗族,大量人才又奔向任人唯贤的秦国,又出现了“晋才秦用”的局面。 秦晋是邻国,曾多次联姻,结成“秦晋之好”;也曾多次交战,结下不共戴天之仇。二国的关系,用时下的流行语来说,可谓“相爱相杀”。 秦晋在制度方面也结缘不浅。秦,无论是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还是作为统一天下后的秦朝,很多制度与晋制也都有着不解之缘。秦制多袭自晋制,我们不妨称之为“晋制秦用”。 “百代皆行秦制”。秦制中人们最为熟悉的是,秦创立的中央集权制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承袭,据考证,不仅这一制度能从晋找到原型,其他由秦所创立的重要制度都能从晋国找到原型。秦的兴衰都与晋制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农业制度方面。 秦能够最终统一天下,依靠的主要是较为彻底地践行商鞅等法家人物的“农战”思想。在古代社会,“农”是“战”的基础。发展农业必须招徕移民以尽地力,战胜攻取必须有强大的农业经济作为后盾和严刑峻法作为保障。而晋正是“农战”思想和法家思想的发祥地,商鞅等法家人物都曾经长期浸淫于此。 从出土的资料来看,秦的农业经济制度来源于晋。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一篇题为《吴问》的文献,记载了军事家孙武与吴王的对话。对话中,孙武依据晋国六卿的经济制度及其它方面的情况预测诸卿的灭亡顺序及晋国的未来。《吴问》讲述的主要是经济问题而不是军事问题,是一则农业经济制度史资料。《吴问》被视为《孙子兵法》佚篇而编入其中,这种做法从文献学的角度来看倒是合适的。《史记》称孙武谒见吴王时献上的兵书是13篇,《汉书》记《孙子兵法》共82篇,按照古代文献流传的规律,这也是正常的:古代文献成为经典以后就会被加入一些他人之作,如经典作者的传记、后学对经典的解释。传世《孙子兵法》也是13篇, 一般认为是孙武的原著。《吴问》是孙武的传记,可以视为82篇《孙子兵法》除13篇之外的佚篇。 《吴问》不长,全文计284字,现脞录如下: 吴王问孙子曰:“六将军分守晋国之地,孰先亡?孰固成?”孙子曰:“范、中行氏先亡。”“孰为之次?”“知氏为次。”“孰为之次?”“韩、魏为次。赵毋失其故法,晋国归焉。”吴王曰:“其说可得闻乎?”孙子曰:“可。范、中行氏制田,以八十步为畹,以百六十步为畛,而伍税之。其制田狭,置士多,伍税之,公家富。公家富,置士多。主骄臣奢,冀功数战,故曰先〔亡〕。〔知氏制田,以九十步为畹,以百八十步为畛,其制田狭,其置士多,伍税之。〕公家富,置士多,主骄臣奢,冀功数战,故为范、中行氏次。韩、魏制田,以百步为畹,以二百步为畛,而伍税〔之〕。其制田狭,其置士多。伍税之,公家富。公家富,置士多,主骄臣奢,冀功数战,故为知氏次。赵氏制田,以百廿步为畹,以二百卌步为畛,公无税焉。公家贫,其置士少,主敛臣收,以御富民,故曰固国。晋国归焉。”吴王曰:“善。王者之道富民,厚爱其民者也。”二百八十四 很多学者试图利用《吴问》提供的独有的历史信息来破解各种历史难题,但也有些论者认为《吴问》是伪作,甚至有论者声称《吴问》是战国最末年才出现的、误导人们数十年的伪劣赝品,果真如此,学者们的努力岂不都是白白浪费了精力?有些论者虽不怀疑《吴问》的真实性,但他们对其中的重要内容和关键问题的解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仍有进一步深入挖掘和探讨的必要。 一、《吴问》的真伪 《吴问》是通过考古挖掘获得的资料,资料本身不存在真伪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资料所记载的内容是真实的。我们认为,《吴问》的内容是对当时事实的实录,其作成年代很好判断。《吴问》记载的是吴王与孙武的对话。孙武系吴王阖闾(前514—前496在位)之臣;对话显示当时六卿皆存,而范、中行二氏于晋定公二十二年(前490)灭亡。所以,《吴问》所记之事发生于阖闾在位时期,当晋国赵简子执政时期(前517—前476)的前段,《吴问》即作于这一时期。 有些学者认为《吴问》是春秋或战国时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