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丁玲与萧红
第四章 丁玲与萧红 本章不但探讨这两位女作家“左翼”的一面,而且要着重关注她们作为女性作家的创作特点。 她们的个性化创作,是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第一节 丁玲:在革命信仰与女性意识之间的徘徊 一、不凡的人生与创作历程 二、女性形象系列 三、革命与女权的悖论 四、从反叛到皈依:一个意识形态的治疗过程 一、不凡的人生与创作历程 《临江仙》 壁上红旗飘落照, 西风漫卷孤城。 保安人物一时新。 洞中开宴会, 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支谁与似, 三千毛瑟精兵。 阵图开向陇山东。 昨天文小姐, 今日武将军。 二、女性形象系列 1、莎菲:《莎菲女士的日记》 (分析莎菲形象及其文学史意义) 2、美琳:《一九三O年春上海》 3、陆萍:《在医院中》 贞贞:《我在霞村的时候》 莎菲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 (茅盾语)她是一个脱离了封建文化母体、独居于公寓的现代女孩儿,性情敏感、寂寞,孤傲、狂狷,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个人主义者。她热爱又蔑视着灰色的、怯弱的求爱者,不管是对苇弟还是凌吉士,都有一种追求又怀疑、膜拜又践踏的矛盾心理;在莎菲身上,还有着灵与肉、情与欲的激烈冲突,她是“五四以后解放的青年女子在性爱上的矛盾心理的代表者”。 丁玲对莎菲“纤敏中夹杂强悍”的心理书写不但超越了前辈女作家,如冰心、冯沅君等人,而且是后辈女作家难以企及的。莎菲作为一个具有原型意义的形象,是时代情绪和作家心理情感相互召唤的产物。 三、革命与女权的悖论 《三八节有感》:解放区(包括新中国)的一份女权主义宣言。 为什么写作此文?此文的价值何在? 1、在政治革命和女性解放的关系上,存在理论倡导与历史实情的错位。 2、延安女性的生存现状,使丁玲难以沉默。 《三八节有感》片段 “妇女”这两个字,将在什么时代才不被重视,不需要特别的被提出呢???? 年年都有这一天。每年在这一天的时候,几乎是全世界的地方都开着会,检阅着她们的队伍。延安虽说这两年不如前年热闹,但似乎总有几个人在那里忙着。而且一定有大会,有演说的,有通电,有文章发表。 我自己是女人,我会比别人更懂得女人的缺点,但我却更懂得女人的痛苦。她们不会是超时代的,不会是理想的,她们不是铁打的。她们抵抗不了社会一切的诱惑,和无声的压迫,她们每人都有一部血泪史,都有过崇高的感情,(不管是升起的或沉落的,不管有幸与不幸,不管仍在孤苦奋斗或卷入庸俗,)这在对于来到延安的女同志说来更不冤枉,所以我是拿着很大的宽容来看一切被沦为女犯的人的。 四、从反叛到皈依:一个意识形态的治疗过程 丁玲的思想左倾突出表现在几个人生的转折点上: 1、1931年胡也频死后的左联时期 2、1942年延安整风后 3、1978年复出后 第二节 萧红:一串凄婉的歌谣 一.寂寞的人生.寂寞的创作 二.《生死场》的复杂内涵 三.《呼兰河传》思想和艺术特征 四.总结 一、寂寞人生.寂寞创作 对爱怀着永远的憧憬和追求 1934年两萧在哈尔滨 1940年在香港 二、《生死场》的复杂内涵 1、《生死场》只是一部抗日小说吗? 2、请以“生命的悲悯”为题,展开对萧红作品的讨论。 (参考论文:刘禾《文本、批评与民族国家文学》,见王晓明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 萧红《生死场》序? (鲁迅) 这自然还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 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 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生死场》读后记(胡风) “蚊子似的生活着,糊糊涂涂地生殖,乱七八糟地死亡,用自己的血汗自己的生命肥沃了大地,种出食粮,养出畜类,勤勤苦苦地蠕动在自然的暴君和两条腿的暴君底威力下面。” “这些蚁子一样的愚夫愚妇们就悲壮地站上了神圣的民族战争的底线。蚁子似的为死而生的他们现在是巨人似的为生而死了。” 三《呼兰河传》思想和艺术特征 (一)思想 思想性并不是很强烈,是作者在生命走向终点的时候,对故乡留恋和怀念情绪的书写。 如果说一定有什么深刻思想的话,那也不过是对呼兰河小城中善良而愚昧的人们生存现状的微讽。 即对国民性的批判。 (二)艺术特征 1、总体上有一种哀婉的怀旧倾向,响彻着人生的悲悯. 2、语言真率、自然又不免稚嫩.童话般的色彩。 3、是诗,是画,是歌。(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传》序(茅盾) 对于生活曾经寄以美好的希望但又屡次“幻灭”了的人,是寂寞的;对于自己的能力有自信,对于自己工作也有远大的计划,但是生活的苦酒却又使她颇为悒悒不能振作,而又因此感到苦闷焦躁的人,当然会加倍的寂寞;这样精神上寂寞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9章着作权的保护.ppt
- 第一单元 天气的变化.ppt
- 第一回一杆‘称仔’(节选).doc
- 第一、二段.ppt
- 第一单元创意短作 - 高点网路书店.pdf
- 第4章:不可培养微生物.pdf
- 第34号 - 东海不动产公正取引协议会.pdf
- 第一章 ‘专题制作’的介绍.ppt
- 第一次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ppt
- 第一章 物料管理策略、目标与政策.ppt
- 难点详解鲁教版(五四制)6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带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docx
- 难点详解鲁教版(五四制)6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培优】附答案详解.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全国通用).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含完整答案详解(名师系列).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含完整答案详解【全国通用】.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突破训练)附答案详解.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能力提升)附答案详解.docx
- 难点详解京改版数学9年级上册期中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突破训练】.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含完整答案详解(有一套).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带答案详解(夺分金卷).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