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激发社区活力角度谈住宅入口改造.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激发社区活力角度谈住宅入口改造摘要:笔者通过走访重庆主城区部分旧住宅区,收集居民意愿,发现目前旧住宅区面临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活力缺失。故笔者站在激发社区活力的角度,探讨了住宅入口对一栋旧住宅乃至整个旧住宅区的作用和意义,以实地调研中的旧住宅为对象进一步探讨了旧住宅外部人口的改造方式。 关键词:旧住宅;活力;住宅入口;改造 Abstract:Through visiting to some old residential areas and collecting wishes of residents, a pressing problem is faced by the old residential area currently ? the loss of vitality.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residential entrance are discussed for an old house and even for an old residential ar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xcitation of community vitality. Setting the old residences as objects, the modes of renovation of residential entrance are further explored. Keywords:old residence;vitality;residential entrance; re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U24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5-0068-04 1前言:我国旧住宅区改造正进入新的转折时期 20世纪70~80年代是大规模进行住宅建设的时期。资料统计,1979至1989年间全国城镇住宅建设面积约13亿m2,相当于此前总和的2.59倍[1]。由于是以解决“住”为基本前提加之当时经济条件的制约,该时期建造的大量集合住宅在套型、环境等诸多方面已明显不适应当代居住需求。但这些住宅基本都在使用年限期内,为提升居住品质,改造是首选方式。 以重庆为例,在直辖前旧住宅为12521栋,建筑面积达3086万m2,直辖后新增住宅1427栋,面积9775万m2,这些住宅普遍出现功能陈旧环境质量差等问题。故市政府在2009年上半年出台了重庆市主城区居住区综合整治工作的办法和方针,针对现有的1.29亿m2旧住宅,计划在4年之内完成改造,建设宜居重庆[2]。 为此笔者特意走访了重庆市主城区的部分旧住宅区,重点对渝中区人民村及马鞍山两处进行了居民问卷调查形式的考察。 2从调查中发现问题:旧住宅区活力的缺失 2.1旧住宅区的实地调查 人民村和马鞍山两个旧住宅区位于重庆市人民广场周边,是重庆市比较有代表性的旧住宅区。(图1) 人民村的情况比较单一,主要建筑类型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整体修建的板式住宅;而马鞍山片区情况较为复杂,有50~60年代,甚至解放前的修建的平房和2-3层低层住宅,也有80~90年代修建的集合性住宅。 2.1.1调查对象与方式 调查对象主要针对两个片区综合情况(包括建筑形式、功能、环境、配套等)与居民改造意愿,方式主要采取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 2.1.2问题概况 两个片区共发放120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120份(表1),主要问题以下: 2.2旧住宅区活力的缺失 2.2.1“老”住户的流失,原有邻里关系瓦解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居民对居住环境的需求日益提高。在旧住宅区中,有一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居民首先选择搬出陈旧的住宅楼,在新建小区置业,从而原有的邻里关系也随之疏远。这部分人群大多为年轻人和中年人。据表1,居住时间在3年以上人群不到42%的数据反映出这里有一半以上老住户已不在此居住。现有的住户主要为租住户和老年人。租住人群流动性强,不容易短时间内建立稳定的邻里关系,再者现有居住环境缺乏交往空间,进一步加深了居民之间的冷漠感,不能形成良好归属感。老年人由于感情因素而不愿搬离。很多更是只有夫妇二老甚至一位老人在家的“空巢家庭”(占调查总数的19.3%),在失去相处多年的老邻居之后他们急需找到新的聊伴和串门对象,但现有的住区内恰恰缺乏刺激居民发生交往活动的因素。 2.2.2公共空间日益不足 旧住宅区大多采取行列式布局,日照间距基本满足要求,宅前宅后作为公共空间,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和住宅本身功能不完善,诸多底层住户向外私自搭建以扩充居住面积,在占用公共空间及绿地的同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