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加强环境保护 促进新农村建设
加强环境保护 促进新农村建设近年来,在省环保局的正确领导和工作指导下,漯河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城乡环境保护并进的原则,不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创新体制,建立有效机制,采取“四改、五清、六治、八建”措施,以生态文明村创建为有效载体,综合整治农村生态环境,稳步推进了农村环保工作顺利开展。
一、农村环保工作整体推进情况
目前,全市建成饮水安全工程42个,解决了涉及36个乡镇、77个行政村、18.4万农村居民过去饮用高氟、高砷、苦成水问题,农村饮用水合格率基本达到100%:全市农村实现了“村村通”,约300个村实现了“户户通”。20%的村庄建设有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统一排放设施,30%的村庄建设有垃圾收集池和垃圾箱,一些村庄已建立了生活垃圾“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体系,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取得一定效果。
全市建设户用沼气12万余座,普及率达20%以上,已命名30个市级和1个国家级生态文明村。建成有沼气发电、废水达标排放、废水零排放、综合利用等多种类型示范工程26个;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154个,认证面积达150万亩,申报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3个。同时,极大削减了化肥、农药使用量,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二、加强领导。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市委、市政府把农村环境保护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为加强农村环保工作,全市成立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驻村工作办公室、绿色清洁家园创建办公室,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组织开展了生态文明村镇、绿色校园、绿色家庭、示范园区等农村生态创建系列活动。为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市委派驻了51个市直单位驻村工作队,县区派驻了300个驻村工作队,整体推进了生态文明村创建等各项生态创建工作,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三、创新体制、加强监管
为切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加大生态文明村创建力度,我市建立和实行了“市、县、乡、村”四级环境管理体制,乡镇设环保专干,村设环保监督员,建立基层环保队伍。全市55个乡镇明确了环保专干,聘任了255名村级环保监督员,市环保局对他们进行了统一业务培训,制定了相关的巡查制度、报告制度、例会制度、学习制度、考核制度,明确监管职责。
四、采取措施。建章立制,加快生态文明村创建
(一)实施“四改、五清、六治、八建”措施
2004年,结合市直部门驻村工作,我市采取“四改、五清、六治、八建”措施,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创建60个生态示范园区和100个生态示范试点村,为整体推进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改是农村家庭实施改水、改圈、改厕、改厨措施。改建集中供水、安全饮用水,改建生活污水集中排放设施,改造养殖圈舍和厕所建设沼气,改厨能源沼气化。
五清是清理街道、清理庭院、清理沟渠坑塘、清理乱搭乱建、清理乱贴乱画。
六治是治理养殖污染、治理生活污染、治理村办工业污染、治理面源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农村“四堆、五乱”现象。
八建是建饮水安全工程、建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立农村监管体制、建村庄保洁队、建农村沼气服务队、建老党员督查队、建农村环境村规民约。
(二)建立四个有效机制
建立部门联动、示范带动、多元投入、目标管理四个促进机制,加大生态文明村创建力度。
2007年,漯河市政府成立了以主管市长为组长的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环保、文明委等15个部门为主要成员单位,以“六改、六有、六化”为主要内容,制定了《漯河市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了“绿色家庭、生态家园、巾帼环保卫士”等工作创建工程。制定了“十一五”生态文明村创建目标任务,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实施定量考核,落实奖惩措施。
五、加大养殖污染防治力度
为有效治理养殖污染,2005年我市制定了《漯河市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对新建养殖场严格审批程序、严格执行“三同时”管理制度。控制新污染源产生。对已建的150余个养殖场市政府下达了《漯河市2005~2007年畜禽养殖企业限期治理计划》,对46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进行了限期治理,关停了18家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养殖场。为加大养殖污染治理力度,从2006年开始,市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资金补贴养殖小区建设集中治污工程,协调金融部门和双汇集团每年扶持1000万元资金支持规模化养殖场建设治污工程。目前全市有300多家养殖场的粪污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建成了北徐集团、中原祥基养牛场、三农牧业等6个大中型沼气示范工程,力佳生物、宏利、双杰等11个有机肥加工企业,建成了康庄、十五里店等9个“果-0草-牧、养-沼-种”模式示范点。
六、综合防治农村面源污染
为有效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