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城市精神及乡村情怀同在.doc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精神及乡村情怀同在

城市精神及乡村情怀同在有瓦的日子,就是有温度、有湿度的生活。 砖瓦曾是城市建筑的主旋律,看到砖瓦,我们都有怀旧感,作为现代的建筑师,不能回避砖瓦根性、源流的东西,在现代,回归、重视建筑的精神,重视现代建筑在功能、形式和美学对传统的传承,重视地域文化对建筑的支撑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砖瓦逐渐被边缘化,在钢筋水泥灌注的现代都市里,砖瓦几乎踪影难觅。重提砖瓦,意在通过砖瓦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传承与演化,来探究其背后的意义。 建筑是有生命力的,从砖瓦开始,所有的生命活力,都会依附于社会情感。 在传承的层面上创新,在构造中创新,在钢筋水泥森林中,多一些砖瓦传统的元素,这是建筑的血脉和丈脉。只有这样,建筑才会有生命情怀和人生意识,才是一个活体――让我们心生仰望的活体。 瓦库有道,好茶知礼。4月明媚的春光里,郑东新区别具特色的瓦库茶馆里(瓦库5号),来自陕豫两地的30余位知名设计师和作家煮茶论道,意在给砖瓦这个老话题,以全新的意义。与会专家就砖瓦所衍生的情感怀旧、技术传承、符码演化、精神旨归等,做了深入的对话。 这次对话,围绕全国杰出设计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余平的“瓦库系列”作品展开,并以建筑元素和社会情感作为学术主题一以贯之。对话以多元的对话阵营和交叉互动的话语模式,提倡有主题而无边界。是多重话语方式的对撞,通过这样的话语并置,梳理出砖瓦这一建筑元素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传承与演化所存在的缺失、可能性,以及背后的深度意义。 多年来,余平作品坚持以中国本土元素,坚持在民间建筑中找寻学术支撑,他的“瓦库系列”曾参加过“荷兰设计周”,在广获业界好评的基准上,日渐显现出标高的学术意义。与会专家对“瓦库系列”进行了全方位的品鉴,大家一致认为:这一作品以传统的建筑元素为基本素材,用现代、新锐的创意构想,形成了~种既复古又时尚的空间,置身于这个空间,会有故乡般的亲近,并有诗意弥漫―― 南丁:郑州的瓦库,是非常好的创意。有瓦的日子,就是有温度、有湿度的生活。 瓦,勾起我很多的回忆。我的童年、少年时代,在安徽淮河旁边,家里有三间瓦房,一个小院。17岁前都是住这样的房子。后来到了开封,也是住的瓦房,集体宿舍,几个年轻人住在一起。再之后,到1958年底,被划为“右派”,流放到大别山一个村子里,那也是瓦房。进入中年,“文化大革命”后期,到南阳插队落户,住生产队的一个厂房,也是三间瓦房。 到了瓦库,我就想到了有瓦的日子,就是有温度、有湿度的生活。 可是现在的郑州完全没有瓦了。住在一个楼里,上下楼层,都是互相不往来,都可以不说话。有温度、有湿度的意思,就是有亲情、有友情的相伴。有了水泥森林以后,这些都消失了。我们的生活当中,这种感情,这种温度、湿度要恢复,要保持,要存留。 孙荪:这里是一来就忘不了的地方,十分别致,十分传统,十分现代,是一个很有品位、有想法的人聚会、喝茶、吃饭的地方。 瓦是旧的元素,是乡村的元素。我也是农村长大的,童年时期,我姥姥家的村子都是青瓦,记忆非常深刻。通常说秦砖汉瓦,砖,各式各样的,是基础的部分;瓦,是具有实用性,又是特别具有美的装饰作用的代表。怎么鉴定传统和现代?在瓦库我看到了,即使旧的,乡村的,也是民族的,是中国的。用现代理念重新组合,重新结构,重新强调和突出它,具有深刻的现代感。 在瓦库,或者是青堂瓦舍的环境下,特别是有现代保温的条件下,生活更加温暖、更加沉稳、更加深厚。有这样的感觉,可能找到了建筑的中国元素和现代理念很重要的结合点。瓦库的建筑元素使用,可能打开中国人目前在建筑上、生活设计上的思路,它的意义不是一个茶馆的问题,具有的普遍意义远远超出了它本身。 周俊杰:在座的各位,除了文学家之外,还有建筑、设计方面的专家,都是陕豫两地的名家。为什么远道而来,坐在这儿干什么怀旧,看见一片片的瓦。这个瓦库,感觉非常好。但是,在这儿开会,应该有更深层的意义,不仅是怀旧。 现在的城市已经可以称为水泥森林了,高楼大厦,全部是钢筋、水泥。作为一个民族来讲,如果传统的东西失去太多,或者是基本都失去了,那将是一个民族的悲哀。过去称上无片瓦,一砖一瓦的观念,赋予中华民族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不仅是生活一项必不可缺的物质,也是一种精神。 汉瓦是一种很旧的东西,可能有两千多年了。但是,为什么还有?它是作为一种物质符号,来承载我们民族的文化,民族的心态、心理,不仅要唤起一种对历史的回忆,更要赋予这种物质一种新的精神!如果没有把传统与当代的精神相融会,一直沉醉于这种怀旧,也没什么意思。我们对这些瓦非常有感情,因为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了。 肖云儒:中国经历了这么多朝代,生活方式、心理转换这么多次,但是瓦没有变,瓦是一个符号,以静态的形态连结了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