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人才资源创新能力建设对策探究
我国人才资源创新能力建设对策探究一、创新人才的素质特征及影响创新能力的权变因素
(一)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征
人才是体能、技能与智能三者的高度统一,必须以体能为依托,以技能为表象,以智能为其核心。这里“智能”集中体现为创新能力,表现为正确判断与分析、透彻理解与掌握、适当推理与应对。创新能力是运用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并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的智力品质。创新型人才的素质主要具有以下特征:活跃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智慧的源泉,是理性的使者,是创造的火花,没有创新思维,就不可能有创新能力;合理的知识机构。知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和源泉,在某一领域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必须在该领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并对相邻学科和科学发展历程要有一定的了解;很强的实践能力。创新重在行动,创新型人才必须善于捕捉机会,并果断决策进行研发,从而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将创新产品成功地引入市场;强烈的创新动机。创新型人才必须有远大的创新抱负,坚定的创新信念,这样才会有内在的动力去克服困难,并保持持久和旺盛的生命力进行创新活动;高尚的创新人格。创新型人才通常是风险偏好型的,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敢冒风险,勇为人先,善于团队合作,珍惜时间。
二)影响创新能力的权变因素
上面所谈的创新型人才素质主要反映了潜在的创新能力,要使潜在的创新能力转化为现实的创新能力,必须正确分析影响创新能力的权变因素,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真正使创新型人才的创新能力大量涌现出来。影响创新能力的权变因素有:
1?创新文化。它主要是由创新价值观、创新制度体系和创新行为规范这三部分组成。价值观是文化的根本特征,当代创新文化的价值观应以企业家精神为核心,强调能力权威,鼓励开拓创新,追求卓越高效,包容错误失败。创新作为企业家精神,不仅仅是个体的行为,更应是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因而创新文化要得以形成和运行必须有创新制度体系为基础,这包括在组织内形成合理的人才培养与使用制度、研究与开发制度、奖励与惩罚制度、成果鉴定与保护制度,并同时要求在国家和社会层面上有相应的科技法规、教育制度、风险投资制度、技术引进与转移制度等与之相配套。创新行为规范是创新文化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社会对创新活动的重视、理解、参与和支持。
2 激励体系。中国古语有云:“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这里的“能”可以理解为我们所说的潜在创新能力,“为”可以理解为将潜在创新能力转化为现实创新能力。显然,在这个转化过程中,个人的主观意愿起决定性作用。为了使创新型人才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投入到创新中,把潜在创新能力转化为现实的创新成果,就必须从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出发,构筑全面促使创新能力发挥作用的激励体系,采用多种激励手段,把潜在的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实现潜在创新能力向现实创新能力的质的飞跃。
3 组织环境。创新不仅是个体行为,更是群体行为,必须有一定的组织环境为支撑。支持创新的组织一般都具有如下特征:①扁平式的组织结构。它可以提高组织的灵活性、应变力,并能跨职能工作,从而使创新更易于得到采纳;②容忍不切实际。组织不抑制员工对“如果……就……”这样的问题作出不切实际的甚至是愚蠢的回答;③包容失败。组织鼓励员工大胆试验,注重过程甚于结果,鼓励积极探索实现目标的各种途径,不用害怕可能的失败;④外部控制少。组织会尽量将规则、条例、政策等减少到最低限度,积极创造一个自由、平等和宽松的工作环境;⑤容忍冲突。组织鼓励成员发表不同的意见,并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进而触发灵感;⑥开放迅捷。组织时刻监控环境的变化并随时做出快速的反应。
二、我国人才资源创新能力的建设方略
(一)能本管理:以能本为理念指导人才资源创新的能力建设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作用日益凸现,确立能本管理理念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在人才资源创新能力建设中要倡导组织成员各尽其能,各尽其才,各尽其长,各尽其用,把提高和激发创新能力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决定性因素,把人才创新能力作为具有终极意义的价值目标,建立起有利于人才创新能力提高和激发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创新能力,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因此,在人才的选拔上,要唯才是举,特别要关注其是否有创新潜能;在能力开发和培训过程中,要强调个性化开发和终身学习,改革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实现从知识型培训向创新能力型培训的转变,特别要强调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培养,使组织成员具有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与此同时,要定期对创新能力开发状况进行考核,提倡组织成员进行创新能力的自我开发;在薪酬方面,要强调向知识、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付酬,实现薪酬支付因子从以岗位为主向以人为主的转变,逐步形成按能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渤海稠油油田聚合物驱高效开采技术.doc
- 重症患者的早期康复课件.pptx
-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pdf
-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报告-110kV变电站电气系统初步设计.doc
- 化工常用阀门介绍.doc VIP
- 新仁爱科普2024版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1 Let's be friends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 高考数学五年(2020-2024)真题《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解答题)》分类汇编.docx
- 香港街头最不缺的就是美女,来自世界各地.pdf VIP
- 高考数学五年(2020-2024)真题《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分类汇编.docx
- 2024年考务人员培训系统考试参考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