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阶段中国城市贫困人口问题探究
现阶段中国城市贫困人口问题探究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中国说到贫困,一般人都会想到农村、农民的贫困,政府的扶贫开发工作也主要针对农村贫困来进行。由于各种原因,近些年来我国城市的贫困人口呈上升趋势。尤其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约合体制改革将我国带入了个复杂的社会转型期,城市贫困化的趋势日益显著,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一、城市贫困人口的概念
(一)城市贫困的定义
在国内学者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认为,中国城市贫困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城市部分社会成员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源而在一定程度上被剥夺了正常获得生活资料和参与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权利,并使他们的生活持续性地低于社会的常规生活标准。
(二)城市贫困人口的概念
根据国家标准,通常认为城市贫困人口是指,收入低于所在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非农业人口。而对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确定有多种方法,包括恩格尔系数法、市场菜篮子法和生活形态法等,这些方法都是从绝对标准出发的。而相对标准通常是根据居民家庭抽样调查的资料,按家庭收入水平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然后按照一定的百分比分成若干等,最末等即为贫困户。
二、现阶段城市贫困人口的现状
(一)城市贫困人口的构成状况
1 社会构成。大体可分为四类人员:第一类是“三无”人员,即长期以来由政府民政部门给予救济的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扶养人或法定扶养人无扶养能力的居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民政对象,第二类是贫困的失业人员,即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贫困线标准的居民,第三类是贫困的在职和下岗人员以及离退休人员,即在职人员领取工资、下岗人员领取基本生活费、离退休人员领取离退休金或养老保险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贫困线标准的居民;第四类是其他的贫困人员,即由于除上述以外的其他原因而使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贫困线标准的居民。
2 性别与年龄构成。一般来说,由于城市女性人口在实际生活中与男性人口相比就业机会较少、收入较少、教育程度较低、专门技能较差,而老年丧偶者又较多(因女性平均预期寿命高于男性)等原因,因而大城市贫困人口总体上是性别比偏低,即女性比重较高。
3 文化构成。贫困人口往往是与低文化素质的人口相联系的,在城市的贫困人口中情况也是如此。据西安市三区调查显示,在15岁及以上的低保对象中,文盲和半文盲占72.8%。
(二)城市贫困人口的生活现状及特点
1 城市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加剧,贫富差距继续扩大。生活、教育、医疗是影响他们脱贫解困的“三座大山”。城市贫困群众获得低保后,遇到的主要困难是用于维持家庭基本生活的刚性支出增加。2006年5月,居住类价格(水电、燃气、房租等)同比上涨4.5%,其中水电及燃料价格上涨6.1%。
2 贫困人口的分布。贫困人口分布行业、区域比较集中,主要在制造业、批零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建筑业等低工资、低收入行业,中部地区的贫困发生率为4.42%,西部为3.03%,而东部沿海地区则只有1.54%。
3 城市贫困出现“代际转移”。许多因为贫穷而过早辍学的年轻人,因缺乏创造收入的能力和机会,只能在贫困线上继续挣扎,无法担当起拯救全家的重任。导致一代人的贫穷,将有可能更加严重地转移到下一代。
4 城市贫困居民缺乏政策保障。贫困居民没有土地保障作为底线,这种贫困是绝对的赤贫,若没有进一步的政策保障,他们可能成为最贫困的弱势群体。
三、现阶段中国城市贫困人口产生的原因
(一)经济结构调整,企业下岗(失业)职工增加。不同于农村贫困,与城市贫困关联最为密切的就是城市居民的下岗失业问题。计划经济时期,政府推行“低工资,多就业”的政策,国家通过企业或单位向职工提供社会资源的分配。经济体制转轨后,情况发生很大变化,劳动力的雇佣和解聘逐渐市场化,职工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
(二)劳动力增长进入高峰期,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相当严峻。据资料统计,在我国12.6亿人口中,有劳动能力的适龄人口约为6.8亿,其中4亿多在农村,2亿多在城镇。按照农村现在的生产力水平只能吸纳2亿多劳动力,乡镇企业再吸纳大约1亿劳动力,农村尚有富余劳动力1.4亿左右,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入了城镇打工行列,与城镇人口争抢本已十分有限的就业空间。
(三)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社会分配不公平的问题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居民收入在不同人群之间的分配差距日益扩大。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的收入差距扩大是在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基础上的扩大,而近几年的收入差距扩大则是富有者越来越富有,贫困者越来越贫困的两级分化。
(四)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安全网存在漏洞。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是永恒的法则,社会保障是其正常运行的安全网和稳定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