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螺旋CT在上颌窦底提升术术前检查中应用
螺旋CT在上颌窦底提升术术前检查中应用(丹江口市第一医院 湖北 十堰 442700)
【摘要】目的: 探讨螺旋CT成像技术在上颌窦底提升术术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需要上颌窦检查的32例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和重建成像,同时拍摄全景片做以对比。结果: 螺旋CT成像技术与全景片相比,能够以不同截面及3D等不同影像显示上颌窦的完整影像,可以显示上颌窦底切迹、台阶、大斜度上颌窦侧壁、纵隔等解剖变异的部位、走行和范围。 结论: 螺旋CT有助于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准确术前评估和手术方案的选择,并为种植体的选择、植骨量的判断提供了一个可靠依据,在上颌窦底提升术术前检查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上颌窦提升术; 螺旋CT; 种植
【中图分类号】R7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044-02
在上颌后牙区行种植体植入术时,常常由于上颌窦窦腔的气化或上颌后部牙槽骨的萎缩,导致牙槽嵴顶与上颌窦底的距离变小,影响种植体的正常植入。随着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广泛应用,逐渐解决了这一难题。但由于上颌窦的形态不规则,个体差异大[1],在行上颌窦底提升术时,很难直视到上颌窦内各个方向骨面的形态。通常术前检查时拍摄的全景片由于是单一投照方向,存在着图像叠加的问题,不能清楚显示上颌窦的三维形态,使术前无法对上颌窦的情况作出正确的评估,从而导致手术的失败。我科采用螺旋CT对上颌后牙区种植患者进行上颌窦底提升术术前检查,与传统的全景片相比,取得了更好的评估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6年3月~2010年12月在我科收治的32例上颌窦底提升术患者,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19~55岁,平均38岁。所有患者均无种植术及上颌窦底提升术禁忌症,排除慢些上颌窦炎、上颌窦肿瘤等病例。术前上颌窦底到牙槽嵴顶测量高度为3.5~7mm,植入种植体长度8~10 mm。其中25例上颌窦底到牙槽嵴顶高度大于等于5mm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余7例行上颌窦底外提升术,均为植骨术+同期种植体植入术。
1.2 设备:螺旋CT(GE Brightspeed 16排螺旋CT);种植系统(Anthogyr,法国);人工骨(天博齿固骨粉,北京意华健)。
1.3 方法:32例患者术前术后均拍摄全景片及螺旋CT,观察上颌窦情况,了解上颌窦底平整度,测量牙槽嵴顶与上颌窦底的距离,比较全景片与螺旋CT的评估效果。
上颌窦底内提升术手术过程:1%利多卡因上颌神经阻滞麻醉+“碧兰”局部浸润麻醉。患者平卧位,头偏健侧。口内外常规消毒,铺巾。沿牙槽嵴顶正中稍偏腭侧切口黏骨膜,翻瓣,在牙槽嵴顶预定位置先用先锋钻钻至距上颌窦底约1mm或感到阻力增大时停止钻入,改用扩孔钻备洞至该深度,用专用的冲顶器将上颌窦底骨板冲击顶入窦内,按该顺序逐级预备种植窝至预定直径。根据所提升的高度,在抬起的骨板下植入骨人工骨粉后植入种植体,黏骨膜瓣复位后严密缝合。术后常规抗菌素预防感染,保持口腔卫生。
上颌窦底外提升术手术过程:1%利多卡因上颌神经阻滞麻醉+“碧兰”局部浸润麻醉,必要时行全麻气管插管。患者平卧位,头偏健侧。口内外常规消毒,铺巾。从上颌尖牙到第一磨牙龈颊沟底切开黏骨膜,分离翻起黏骨膜瓣,暴露上颌窦外侧壁骨面,术种保护眶下神经。上颌窦外壁骨面预定位置按需要用直径2mm球钻磨出一矩形窗口,控制钻磨深度,只可磨透骨壁,直至可见透出蓝色的上颌窦黏膜为止,勿损伤上颌窦黏膜,全程冷生理盐水冲洗降温。用钝性传力杆轻轻敲开窗骨板,使窗骨板沿截骨线折断形成骨折。自上颌窦底底起,用专用的上颌窦黏膜剥离器紧贴骨面小心剥离并上推上颌窦黏膜,直至植骨需要的高度和宽度,操作切记轻柔,勿穿通上颌窦黏膜。将窗骨板向上抬起并加以保护,在预定位置植入种植体,在窦腔内暴露的部分种植体周围填入自体骨和人工骨粉的混合材料,黏骨膜瓣复位后严密缝合。术后常规抗菌素预防感染,保持口腔卫生。
2结果
32例患者的全景片仅能观察到牙槽嵴顶与上颌窦底的距离,也就是上颌窦底与X线投射方向平行的最低点的位置及这些点所对应的密质骨板的重叠影像。在CT成像后经过矢状面、冠状面、曲面以及3D重建的处理,上颌窦形态均显示良好,比邻关系明确。可以观察到上颌窦底的各个方向的截面,并能取得种植区特定的截面影像。在32例患者的CT成像检查中发现有9例有上颌窦底的骨性间隔;17例上颌窦底不平坦,切迹或台阶;有14例种植体植入方向不在上颌窦底的最低点,并且植入方向存在着大斜度的上颌窦侧壁。另外通过发现11例患者在上颌窦的不同位置有不同程度窦腔黏膜增厚的情况。
3 讨论
上颌窦底提升术是用手术方法在上颌窦底和被抬起的上颌窦黏膜之间直接放置骨或骨代用品,以增加上颌后部上颌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