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铃薯真菌性病害调查及防治措施
马铃薯真菌性病害调查及防治措施马铃薯是继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重要农作物,粮菜兼用。在陕北神木地区,生育期和有效积温适合于马铃薯的生长。由于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起着重要的作用,使本地区的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是,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及连作重茬,造成马铃薯病害种类日益增多,尤其是真菌性病害的传播,给马铃薯生产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
一、马铃薯真菌病害的调查
1.马铃薯晚疫病
晚疫病主要侵害叶、茎和薯块。叶上发生于叶尖和叶缘,开始为水渍状斑点,天气潮湿时很快扩大,病斑与健康部位交接处有白色稀疏的霉轮,叶背更为明显。严重时病斑可扩展到主脉或叶柄,使叶片萎蔫下垂,最后整个植株变为焦黑,呈湿腐状。天气干燥时,病斑干枯呈褐色,不产生霉轮。薯块发病时形成淡褐色或紫色不规则病斑,稍微下陷,病斑下面的薯肉呈深度不同的褐色坏死部分;切开后可见深度不等的锈褐色坏死斑,边缘不整齐。茎部被侵染后,则在皮层上形成长短不一的褐色条斑,潮湿条件下也可发生白色霉层。
调查发现:连年重茬种植、感病品种面积加大、种薯种性退化严重、农户缺乏预防意识和防治措施混乱是造成晚疫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2.马铃薯干腐病
干腐多发生在块茎上,病薯外表可见黑褐色稍凹陷斑块,切开病薯,腐烂组织呈黑色、黑褐色、淡褐色或黄褐色,病薯进一步形成空洞。病斑多发生在块茎脐部,初期在块茎病部表面呈暗色的凹痕,逐渐发展使薯皮变成典型的皱缩或形成不规则的同轴褶叠。发病重的块茎病部边缘呈浅灰色或粉红色多泡状突起,剥去表皮,病组织呈淡褐色至黑色粒状并有暗红色斑。髓部有空腔,干燥时白色菌丝充满空腔。湿度大时,发病部位呈肉红色糊状物,无特殊气味。湿度低时,内部患病组织呈褐色并变干,至干硬而皱缩。
病菌均以菌丝体及孢子在病残组织或土壤中存活越冬,以分生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依靠雨水溅射而传播,从伤口或芽眼侵入致病。本病在田间可染病,外观症状不表现或不明显,贮藏期或贮运销售过程中通过接触传染陆续显现症状。贮藏或贮运时通风条件差,或伤口多易发病。
3.马铃薯枯萎病
马铃薯枯萎病在炎热和干燥的季节发生在马铃薯种植区,发生比较严重。一般块茎感病,表面出现斑点和腐烂,内部维管束变色,严重影响块茎质量;植株感病,根系皮层腐烂维管束变色,植株在成熟前死亡,降低马铃薯的产量。
病菌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在带菌的病薯上越冬。翌年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从伤口侵入。田间湿度大、土温高于28℃或重茬地、低洼地易发病。
4.马铃薯茎基腐病
马铃薯茎基腐又称黑痣病,是一种马铃薯产区普遍发生的病害。该病主要危害幼芽、茎基部及块茎。当其侵染幼芽后,形成腐芽,造成缺苗。而当植株下部受害时叶子发黄,茎基部形成褐色凹陷病斑,造成茎的死亡。当块茎感病时,可造成畸形、破裂,且在块茎上形成菌核,菌核紧贴块茎表面,且冲洗不掉。
病菌以菌核随病薯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病薯是翌年的主要初侵染源,也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一般春寒、空气潮湿,或播种后土温低发病较重。黏重土壤、田间高温有利于发病。
5.马铃薯癌肿病
马铃薯癌肿病又名黑瘤病,被本地群众称为“疙瘩洋芋”,是一种危险性、毁灭性的真菌病害,属国际国内植物检疫对象。植株感病后,块茎不能食用,同时也不能用作饲料,给马铃薯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发病时,幼薯变成畸形,较大薯块遭受感染时,病菌首先从芽眼入侵,从芽眼的外表发展成为增生组织,形成畸形癌肿。
发病原因主要与环境因素、品种和耕作制度、人为活动、贮藏方式、不合理施肥等有关。
二、防治措施
马铃薯真菌性病害复杂多样导致马铃薯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在防治上应优先选用抗病品种,培育无病种薯,结合轮作和药剂防治的措施,切实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1.农业防治
选育抗病品种,这是防治马铃薯真菌性病害的重要措施,尤其对马铃薯晚疫病是最有效、最经济、最简便的方法。建立无病种薯田,培育无病种薯。带病种薯是马铃薯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源,建立无病种薯田,是防治马铃薯病害的根本措施。
采用各种栽培措施。如作物轮作、间套作、选用健康种薯,早播和适时割蔓等措施的综合应用在晚疫病的防治中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马铃薯连作会引起多种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因此宜实行合理轮作。但马铃薯是茄科作物,不能与烟草、茄子、番茄、辣椒等茄科作物轮作,否则将造成与茄科作物共有病害如青枯病、疫病、癌肿病、病毒病等的严重发生;也不能与甘薯等块根作物轮作,否则将造成与其共有病害如疮痴病、线虫病等的严重发生。因此,应与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纤维作物轮作,轮作年限应在3年以上。
2.生物防治
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