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东县低能见度天气特征初步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鸡东县低能见度天气特征初步分析

鸡东县低能见度天气特征初步分析摘要:使用1985-2007年鸡东地面气象要素观测数据,分析了鸡东低能见度日数的年、月、日气候特征,并对出现低能见度时的天气现象、降水、相对湿度、风等气象要素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鸡东的低能见度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低能见度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低能见度;气候特征;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U4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140-2 0 前言 能见度是影响海、陆、空交通运输的重要因素,而低能见度的出现不但影响交通运输的正常进行,还具有极大的危险性,是诱发重大交通事故的主要气象条件,同时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因此,分析研究低能见度的变化特征,探讨生成低能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对进一步搞好低能见度预报、确保交通安全、减少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能见度是反映大气透明度的一个指标。一般定义为具有正常视力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能够看清楚目标轮廓的最大地面水平距离。影响能见度的因子主要有大气透明度、灯光强度和视觉感阈。 测量大气能见度一般可用目测的方法,也可以使用大气透射仪、激光能见度自动测量仪等测量仪器测量。目前,能见度的观测大都还是以人工目测为主,规范性、客观性相对较差。 1 低能见度的指标及危害 1.1 低能见度的含义及指标 低能见度是指平原、水网、山岭重丘地带的起雾天气,冬季暴雪、北方沙尘暴天气等,是航空、航海及陆地交通的重大视程障碍。气象上把能见度小于1000m时定义为低能见度。在我国因大雾引起的低能见度超过90%。 1.2 低能见度的危害程度 据统计,国内航班不能正常飞行的79%是因为有雾;国外航班不能正常起降者60%因为有雾;国内外海难事件半数以上与雾有关,轮渡事端大多因雾而发。比如,1996年12月下旬黄淮、江淮、江南、华北等地突发一场大范围的连日大雾,许多机场被迫关闭,大批旅客滞留空港。 比如,某年2月华北大雾笼罩,京、津、唐等地的数十条高压线路发生百余次掉闸停电,北京某区电力一下由205万千瓦降到140千瓦,导致用电告急,工厂关门,损失巨大。 又如,某年3月25上午7点半左右,因浓雾笼罩南洛高速公路,通往南京方向已经发生7辆车连环追尾造成1人死亡。8时起,合徐高速公路蚌埠境内又接二连三发生车祸,3人在事故中丧生。9时许,合徐高速公路合肥方向凤阳境内又发生6车连环追尾交通事故。事故共使26辆汽车受损。经初步分析,事故是由于大雾引起的。共造成14人死亡,多人受伤。 大雾还是输电网络的神秘破坏者,雾中水滴含有多种化学腐蚀剂,易使输电设备绝缘性能下降而导致断电。另外,烟雾天气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2 低能见度的气候特征 2.1 资料 鸡东观测站1985-1994、1999-2007年大气能见度及地面气象要素常规观测资料(每日3次)。 2.2 低能见度的年际变化 表1 1985-1994、1999-2007年低能见度出现次数年际变化 年份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合计 次数 20 6 4 2 3 2 2 7 3 6 0 3 1 1 1 0 0 0 0 61 由表1可以看出,共出现2个明显的峰值,其中以1985年出现最多,1992-1994年出现第2峰值。明显的谷值分别出现于1999、2004-2007年,都没有出现。总体看来,2000年以后低能见度为逐年减少趋势。 2.3 低能见度出现次数的月变化 图1 1985-1994、1999-2007年各时低能见度出现次数的月际变化 由图1看出,鸡东地区低能见度多出现于1-2月,其次是8-10月出现较多。在所有出现次数中,08时出现最多,占总次数的89%。 2.4 低能见度出现次数的日变化 据统计各日中以08时低能见度出现最多;20时分别出现在1996,1987,1992,2003年(各一次),占总数的7%;14时仅在1985和1991年出现过,分别为2次和1次;占总次数的5%。这表明低能见度的生消和持续变化过程,即一般情况下,低能见度多生成于夜间,清晨是能见度最低的时段,也是低能见度出现最多的时段;通常低能见度持续到上午前后即可好转,除暴雪外,持续24h以上的情况基本没有。 3 低能见度影响要素的气象条件特征 3.1 相对湿度 表2 1985-1994、1999-2007年低能见度时各段相对湿度出现频率 湿度范围(℃) 0-50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