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隋至唐代前期刻石篆形探析
隋至唐代前期刻石篆形探析 1
隋至唐代前期刻石篆形探析
連蔚勤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關鍵詞 :
隋唐、刻石、石刻、小篆
摘要:
隋代至初唐之刻石夾於南北朝與唐代兩大刻石高峰之間,往往為人所忽略,
以刻石小篆為研究對象則更為稀少,然而,經筆者之統計與觀察,此期刻石小篆
之數量雖遠不如貞觀以後,然較之南北朝之近一百四方實有過之而無不及。故本
文擬以隋至初唐之刻石小篆約二百方為對象,主要就形體、筆法、結構等進行討
論,亦旁及界格與粗細,以見此期刻石小篆之特色;此外,並與《說文解字》篆
形比較,經由其目的之說明,則可更見其中之差異;最後,提出刻石小篆之功用
與價值,以顯現其重要性。經由上述分析,則可見此期刻石誠具有繼承、創新與
開來之承上啟下 地位。
壹、前 言
學者歷來稱華夏刻石有三大高峰,分別為東漢、南北朝與唐代。東漢刻石,
尤其在和帝之後,樹碑風氣蔚為風尚,篆書碑額與隸書碑身之配合,渾融一體,
時人競相模仿;魏晉與南朝雖實施禁碑令,但北朝風氣猶盛,且墓碑轉入地下成
為墓誌,不僅形式略有所變,以篆書為蓋、魏碑體為身之配合,又帶起新一波高
峰。至唐代 ,篆隸行楷各體兼備,非唯數量龐大,刻工與書家之名亦逐漸考見於
碑石,在文字之演化與書法藝術之展現,皆有其特殊之時代意義。
由於自隋至五代時代跨度近四百年,且因文字風格之不同、書家署名之出現
等因素,筆者擬將此段區間劃分為三期,使其各具特色,而可考見其中差異。本
文則以隋與初唐為前期,依刻石小篆之風格予以分類,略與其前後期做一區隔,
並與《說文解字》(以下簡稱《說文》)篆形做一比較,以見其時代特色。
貳 、隋至唐代前期篆形刻石簡述
347
第二十七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
隋文帝楊堅結束南北朝以來長期分裂之局面,非唯政治上使華夏地區再度成
為大一統天下,文化上亦逐漸融合胡漢,預備開啟大唐盛世,成為一承上啟下新
局面之時代。由隋至五代之四百年間 ,筆者以 《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
1 2 3
匯編》 、《中國歷代墓誌選編》、《隋代墓誌銘彙考》、《唐代墓誌銘彙編附考》
4 5
、《隋唐五代墓誌匯編》諸套書為對象,隨刻石種類之消長、字體風格之不同、
6
書家刻工之著錄與否等因素,其小篆字形之風格則可約略分為三期。經由觀察,
由隋至唐武德年間可謂為前期,金其楨《中國碑文化》統計隋代刻石約有二百五
7
十種,加上初唐則數量當不僅此數,筆者則由上述諸套書之查檢,共得可見且
至少約略可辨字形之拓本小篆刻石二百零一方,今依其時代、年號,列之如下:
一、隋
(一)開皇
計有 〈高潭誌〉、〈北周武帝皇后阿史那氏誌〉、〈茹洪誌〉、〈李和誌〉、〈張崇
妻王氏誌〉、〈封忠簡妻王楚英墓誌〉、〈梁坦墓誌〉、〈梁邕誌〉、〈涼國景公妻劉氏
墓誌〉、〈賀蘭祥妻劉氏誌〉、〈孫高誌〉、〈王士良誌〉、〈陰雲誌〉、〈李貴暨妻王氏
誌〉、〈徐敏行暨妻陽氏墓誌〉、〈徐之範誌〉、〈崔仲方妻李麗儀誌〉、〈宋胡誌〉、〈侯
明暨妻郭氏鄧氏誌〉、〈王乾緒誌〉、〈朱神達誌〉、〈田悅暨妻趙氏誌〉、〈楊暢墓誌〉、
〈任顯及妻張氏合葬誌〉、〈陳遵誌〉、〈封祖業妻崔長暉墓誌〉、〈元範妻鄭令妃墓
誌〉、〈張禮墓誌〉、〈暴永墓誌〉、〈關明墓誌〉、〈宋忻暨妻韋胡磨誌〉、〈張茂誌〉、
〈宋循誌〉、〈王仕恭誌〉、〈楊景暨妻梁氏誌〉、〈尒朱君誌〉、〈裴鴻誌〉、〈趙慎誌〉、
〈皇甫忍誌〉、〈韓智誌〉、〈王曜墓誌〉、〈裴子通暨妻元氏誌〉、〈爾朱端墓誌〉、〈爾
朱敞誌〉、〈鄭道育墓誌〉、〈王猛誌〉、〈趙齡墓誌〉、〈呂武及妻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