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式批评”研究——以中国近现代作家传记文本为主要考察对象.pdfVIP

“传记式批评”研究——以中国近现代作家传记文本为主要考察对象.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传记式批评”研究——以中国近现代作家传记文本为主要考察对象

目 录 中文摘要………………………………………………………………I Abstract·····…………………………………………………………·III 导言……………………………………………………………………1 一、有关研究对象的提出…………………………………………………………1 二、“传记式批评”的历史渊源及相关实践………………………………………1 三、当代“传记式批评”研究综述………………………………………………17 四、本文的预期目标、研究重点和方法…………………………………………23 第一章何为传记式批评、其内涵如何………………………………26 第一节、“传记式批评”的界定及其文本要素……………………………………26 第二节、与其它文学批评方法相比的异同………………………………………27 第三节、 传记作品的本质属性问题……………………………………………29 第二章“传记式批评”的基本内容要素……………………………37 第一节、作家所处时代、社会背景及影响人生发展的外部因素………………37 第二节、作家的生平活动、文学活动及与其整体思想发展的关系………………46 第三节、作家的政治思想、文化观念、世界观与文学创作的关系………………53 第四节、作家创作的整体评价、文学成就的深浅得失及其原因 ………………58 第五节、作家的人际关系方面的特点 ……………………………………………62 第六节、作家的私生活问题应如何把握…………………………………………65 第七节、关于传主的一些特殊的问题………………………………………………68 第八节、小结…………………………………………………………………………72 第三章“传记式批评刀的派生要素和应遵循的原则………………76 第一节、“传记式批评’’写作的派生要素…………………………………………76 一、传记批评者的社会政治观、历史观、世界观等…………………………76 二、传记批评者和传主的关系…………………………………………………82 三、传记批评者的创作意图……………………………………………………86 四、“传记式批评”的语言风格………………………………………………95 第二节、传记式批评要遵循的基本原则…………………………………………102 一、从传记引入“史德”的要求、层次……………………………………102 二、从“史识”的层次,把握一些基本矛盾………………………………104 三、从“史才”的层次,注重写作中的具体问题……………………………105 第三节、“传记式批评”的分类……………………………………………………107 第四章近年来中国作家传记写作实践中的经验教训……………111 第一节、“传记式批评”中反映出作者学术素养欠缺等问题…………………112 第二节、警惕传记与传记体小说相混淆的现象…………………………………121 第三节、对传主的历史地位、人格特点的整体把握方面很不完整……………126 第四节、对于材料的考订和一手材料的运用方面的问题和经验………………131 一、作家作品引用中出现的问题……………………………………………131 二、对作家作品以及自传的版本问题不够重视……………………………132 三、过于相信作家自传中的材料或亲友的回忆……………………………134 四、处理材料比较好的一部传记 一一朱正《一个人的呐喊一一鲁迅1981.1936》……………………137 第五节、缺乏对作品文本深入、细致的分析……………………………………140 第六节、借鉴国外传记式批评的成绩、特点……………………………………144 结语····························-··············································150 参考文献…………·…………………………………………………··153 J舌记······-························-·-·····--······-··············-···”·······162 庙记”””””“””””””””””“””“””“”””“””””””””””。162 中文摘要 近年来,中国的“传记式批评”事实上出现了繁荣的局面,但是与之不相适 应的是,对这种文学批评方式的理论总结还不够,本文试图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