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电子自旋共振试验 李自龙 摘要: 由于电子自旋的存在电子能级在 .docVIP

微波电子自旋共振试验 李自龙 摘要: 由于电子自旋的存在电子能级在 .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波电子自旋共振试验 李自龙 摘要: 由于电子自旋的存在电子能级在

微波电子自旋共振实验 李自龙 摘要: 由于电子自旋恒定磁场中射频电磁场发生共振跃迁射频电磁场DPPH样品自由基中电子的朗德g因子。透过共振跃迁现象,还研究了谐振腔中TE10波形成驻波的情况,测量不同的共振点,确定波导波长。 关键词:电子自旋共振,微波,DPPH,波导,谐振腔 引言:电子自旋的概念由Pauli在1924年首先提出。1925年,S.A.Goudsmit和G.Uhlenbeck用它来解释光谱精细结构获得成功。Stern和Ger1aok也以实验直接证明了电子自旋磁矩的存在。由于电子自旋磁矩的存在,原来简并的能级会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分裂成多个能级,称为Zeeman分裂。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缩ESR,又称顺磁共振(缩写为EPR, Paramagnetic Resonance)是指处于恒定磁场中的电子在射频电磁场作用下共振跃迁现象。这种共振跃迁只能发生在原子的固有磁矩不为零的顺磁材料中, DPPH,即二苯基苦酸基联氨,结构式如图1所示,其第二个N原子少一个共价键,有一个未配对的“自由电子”,是一个稳定的有机自由基。对于这种自由电子,它只有自旋角动量而没有轨道角动量,或者说它的轨道角动量完全猝灭了。故外加电场会使电子能级分裂为两条,在实验中能够容易地观察到电子自旋共振现象。但由于DPPH中的“自由电子”并不是完全自由的,其朗德g因子标准值为2.0036,标准线宽2.7×10-4T。 图1 DPPH的分子结构式 频率在300兆赫到30000兆赫之间的电磁波统称为微波,用频率为9.866GHz的TE波作为射频电磁场,即可观察DPPH的电子自旋共振现象。 1、电子自旋共振条件 由原子物理学可知,原子中电子的轨道角动量Pl和自旋角动量Ps会引起相应的轨道磁矩μl 和自旋磁矩μs,而Pl和Ps的总角动量Pj引起相应的电子总磁矩为 (1) 式中为电子质量,e为电子电荷,负号表示电子总磁矩方向与总角动量方向相反,g是一个无量纲的常数,称为朗德g因子。按照量子理论中电子L-S耦合结果, g因子为 (2)式中L,S分别为对原子角动量J有贡献的各电子所合成的总轨道角动量和自旋角动量量子数。由上式可见,若原子的磁矩完全由电子自旋所贡献(L=0,S=J),则g=2;反之,若磁矩完全由电子的轨道磁矩所贡献(L=J,S=0),则g=1。若两者都有贡献,则g的值在1与2之间。因此,g与原子的具体结构有关,通过实验精确测定g的数值可以判断电子运动状态的影响,从而有助于了解原子的结构,实验所用的DPPH样品虽然轨道角动量完全猝灭,但是g因子准确值为2.0036。 原子磁矩不为零的顺磁物质置于恒定外磁场B0中时,其相互作用能也是不连续的,其相应的能量为 (3) 其中 为波尔磁子。不同磁量子数m所对应的状态上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各磁能及是等距分裂的,两相邻分裂能级之间的能量差为 (4) 若在垂直于恒定外磁场B0方向上加一交变电磁场,其频率满足 (5) 是,电子便在相邻能级间跃迁。这种在交变磁场作用下,电子自旋磁矩与外磁场相互作用所产生能级间的共振吸收(和辐射)现象,即为电子自旋共振(ESR),式(5)便是自旋共振条件。 2、共振吸收 在平衡状态下,低能态E1的粒子数N1大于高能态E2的粒子数N2,这样才能够显示出宏观上的共振吸收,因为热平衡时粒子数分布服从玻尔兹曼分布 (6) 由(6)式可知,因为E1E2,故显然N1 N2,即吸收跃迁占优势,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以及吸收过程的充分进行,势必使N2与N1之差趋于减小,甚至可能反转,于是吸收会减少甚至停止,但实际并非如此,因为包含大量原子或离子的顺磁体系中,自旋磁矩之间随时都在相互作用而交换能量,同时自旋磁矩又与周围的其他质点(晶格)相互作用而交换能量,这使处在高能态的电子自旋有机会把它的能量传递出去而回到低能态,这个过程称为弛豫过程,正是弛豫过程的存在,才能维持着连续不断的磁共振吸收效应。 弛豫过程所需的时间称为弛豫时间T,理论证明 (7) T1称为“自旋-晶格弛豫时间”,也称为“纵向弛豫时间”,T2称为“自旋-晶格弛豫时间”,也称为“横向弛豫时间”。 3、微波模式 微波的波长短,频率高,本身已经是一种电磁辐射,所以传输微波就不能用一般的金属导线。常用的微波传输器件有同轴线、波导管、带状线和微带线等,引导电磁波传播的空心金属管便称为波导管。常见的波导管有矩形波导管(如图2)和圆柱形波导管两种,本实验中采用矩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