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学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历史必修二学案()

总课时数 1 科目 高一历史 使用时间 2012、2、10 主备人 于建国 使用人 课题名称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农业体系所包含的主要内容,记忆最早的农作物区域,主要农作物名称,古代主要农具,重要水利设施。 (2)掌握精耕细作的含义,理解生产工具的进步、水利设施的完善和小农个体耕方式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 ?(3)分析理解以自耕农为主的小农经济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但在近代以来又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迟滞的原因。 【重、难点】 1、重点:个体农耕经济的出现及其特点。 2、难点: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和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知识结构】    【课后习题对话】 一、农业的起源 1、中国农业起源之早是否居世界首位? 2、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最早集中在哪两大河流域? 3、这两大河流域的农业有何主要不同? (1)读下图这种生产格局最早形成于 A、原始氏族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2)在中国远古时代山东的粮食产品主要是 A、小麦和大豆 B、玉米和水稻 C、甘薯和花生 D、小麦和粟 二、从耒耜到曲辕犁(农具) 1、春秋之前[即夏商周号称三代]时期,我国先民生产使用的工具主要是什么质地的工具? 2、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工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我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是在什么朝代?这种犁的名称叫什么? 4、中国古代灌溉工具著名的有 和 课本P4 上方的工具是 。 (3)下列哪一项发明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 A、 B、 C、 D、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水利工程) [填表] 名称 朝代 地区 评价·作用·功能 功能 春秋 安徽 最早水利工程春秋时楚国兴建的大型水塘清代淤积面积变小 灌溉 战国 四川 战国秦国蜀郡郡守主持修建,使四川成都地区成为天府之国 防洪灌溉 战国 陕西 战国时秦国命水工郑国修筑使关中成沃野秦以富强 灌溉 漕渠 西汉 陕西 连接渭水与黄河解决漕粮进长安的运输困难 运输灌溉 白渠 西汉 陕西 与郑国渠平行,后郑国渠并入白渠 灌溉 西汉 新疆 用于地表灌溉的暗渠工程 灌溉 〖思考〗上述水利工程与秦国有关的有哪几个? 使川西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 。 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耕作方式) 夏商周(史称三代):简单协作,大规模使用奴隶集体劳动 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男耕女织一家一户的个体劳动。即自耕农经济,也叫做小农经济。 这一新生产方式出现的原因是: 使用使个体劳动成为可能. 对这一新有生产方式的评价是:[结合课本必修ⅡP5内容归纳] 积极因素—— 消极因素—— (4)按图顺序,农具功能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④ ① ② ③ A.①谷物加工②汲水③耕地④耕地 B.①耕地②收割③耕地 ④灌溉 C.①耕地②汲水③耕地④谷物加工 D.①谷物加工②耕地③耕地④灌溉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殷墟甲骨文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的卜辞。“协”字在甲骨文中象三耒共耕。《诗经》中有对西周前期劳动场面的生动描写,“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 材料二: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 ,此其分事也。 ——《墨子》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新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

文档评论(0)

jiaoyuguanlij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